陕西网讯4月7日,陕西省邮政分公司举办《秦腔》邮票发行研讨会。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惠敏莉、王新仓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集邮专家和各地市集邮文传部门负责人参加研讨。
秦腔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是陕西的地方代表戏剧种类,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传统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保护传承面临严峻形势。年11月26日经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于年1月1日起施行,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国家邮政部门也将于今年8月27日发行《秦腔》邮票一套3枚,内容分别为《游西湖》《三滴血》《火焰驹》三个秦腔代表性曲目。
大家聚焦即将发行的《秦腔》邮票,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展开研讨。认为《秦腔》邮票的发行,就是对陕西非遗文化的宣传,通过邮票不仅要宣传好秦腔这个地方戏曲,让更多人知道秦腔,了解秦腔,传承秦腔,更要从秦腔戏曲中汲取文化力量。通过邮票这张“国家名片”,让秦腔之声穿透身心,深入民心,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心里,流传更广。针对网络高科技时代的快节奏生活,要紧跟时代,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好秦腔文化,做好文化的传承。要借助邮票的发行,大力发掘和弘扬陕西优秀文化,打出陕西文化这张优势名片;与6月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相融合,进一步增强陕西文化的软实力。
秦腔,不仅仅是一个戏曲种类,它的每一个剧目,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位秦腔表演艺术家现场表演了经典剧目的精彩唱段,并仔细解读戏剧表演的一招一式中蕴含的中国礼仪文化和丰富的生活内涵,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大家说,原来总以为秦腔就是吼一段,解个闷,没想到这里面的文化如此深厚。通过研讨,让大家从《秦腔》邮票的发行中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大家还针对如何做好邮票发行前的宣传,将邮票发行与即将迎来的西安易俗社成立周年相结合,更好地传承秦腔文化,扩大陕西知名度,利用《秦腔》邮票的发行进行跨界文创产品开发、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等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通讯员骆延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