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多少人在名利场上浮沉,或是为了实现梦想,回报人民,或是为了玩弄权势,享受站在巅峰的快感。
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体验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繁华景象,大多数人都不愿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重新过“守拙归园田”的质朴生活。
河南亿万富翁陈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功成名就之际,赫然选择归隐山林,丝毫不贪恋世间的荣华。
小山村里的大梦想
陈市出生在河南平顶山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乡村医生,母亲和姐姐是地方戏曲演员。
因为母亲和姐姐的原因,陈家家庭戏曲艺术气息浓厚,陈市倍受熏陶,从小对戏曲艺术着极大的兴趣。
不过家里人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能是老一辈的思想作祟,认为男孩子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撑起家庭的重担,而不能像母亲和姐姐那样走演员这一条没有稳定收入的路。并且陈家家境普通,根本没有财力支撑陈市走艺术道路。
家人的不支持并没有阻挡住陈市强烈的热爱艺术的心,他一有时间就会去母亲和姐姐所在的剧团看演出,一来二去,他就与剧团的其他人都熟悉了,都知道他们剧团有一个常驻小观众。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市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父母分担,他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放牛。
放牛时,他会表演看过的电影片段,模仿配音,大声歌唱。无边的原野上,飘荡着他稚嫩但充满感情的语句。
这样悠闲的生活,是独属于陈市自己的快乐。也是在这原野上,他走表演道路的想法就此扎根。
逐梦,永不停歇
陈市追梦的想法日渐浓烈,他深切地知道若自己只蜗居在山野,那永远实现不了梦想,永远不能出人头地。
年元旦,他怀揣着东拼西凑的元钱,去深圳追求梦想。他找到一个玩具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不到元,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工资不高,但是消费水平高。
陈市只能避免不必要的消费,省吃俭用买来录音机和磁带。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人宿舍,听上一首歌,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在或激昂或温婉的歌声中,好像喧嚣的城市都放松下来了。即使生活这样艰难,陈市依旧找寻表演的机会。
一天夜晚,加完班的陈市精疲力竭,他看到了一则歌舞演出的广告。这是他来到深圳这么长时间第一次看见有歌舞演出。激动的心无可抑制,陈市花巨资买了第一排中间的座位。
在看演出时,陈市细细揣摩演员的表演,觉得以自己的水平也可以登台。
演出结束后,他向团里的工作人员打听,听闻他们是从河南来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异乡遇到老乡真是格外亲切。
陈市向团长提出自己想表演一场,奈何他们要赶场去下一个地方,没办法满足陈市的要求。
就在陈市失望之际,团长向他说明天还有个阳江的团来表演,而他和阳江团团长相熟,陈市可以试一试。
次日,他请阳江团团长吃饭,又说是昨天河南团的团长推荐来的,他希望可以唱首歌。
团长一听既是熟人相求,又无伤大雅,便答应了他。陈市唱完流行歌曲后,又模仿影视配音:飞机大炮、马蹄声、汽车、动物叫声等,惟妙惟肖。
团长喜出望外,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流失?主动请他留在团里上班。在交谈中,才知道陈市竟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可想而知他多么有表演天赋。
表演工作是他梦寐以求的,在团里他迅速成长,再加上他幼时自己训练出的表演根基,很快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陈市跟随团里巡回演出了4年,在歌舞界已经小有名气。深圳冲着他的名气邀请剧团去演出,并给出了每场元的超高价格。
其实那时的歌舞团全靠陈市撑着,团里其他人跟不上他的发展,团长深明大义,不愿意做陈市发展的累赘,主动提出请他另谋高就。
陈市虽想更进一步,却不愿抛弃曾经向他递过橄榄枝的团长。经过团长的一番劝慰,陈市终于被说服。
告别了团里众人之后,他想在深圳追求更大的舞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招募临时演员的信息,开办了一系列证明之后,他正式成为一名群众演员。
陈市长相并不突出,没有深邃的眉眼,没有鹰钩似的鼻梁,没有薄削的嘴唇,也没有高大伟岸的身躯。
对于其他雄伟英俊的群演来说,他丝毫没有竞争力。不过陈市抓住每一个表演机会,即使他的角色大都是没有台词的路人甲。
相比于其他没有表演经历的群众演员来说,他的表演算得上是亮眼的存在,渐渐地他能接到一些有几句台词的角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有演技,肯吃苦耐劳,在剧组勤勤恳恳的陈市,被老戏骨何家驹发现,并介绍给了导演李钊。经过一番考较之后,李钊大喜:捡到宝了。李钊的每部剧都让陈市饰演主角或者是重要配角,还让他唱主题曲。
陈市的演技深受观众认可,他以平凡的长相,精湛的演技真正地在影视圈站稳脚跟。
陈市的演技好、口碑好、在剧组平易近人,很多合作过的导演和制作人都愿意再找他,陈市也笑谈说他做的是回头客的生意。
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有七十多部影视作品,舞台演出有上千场。许多代言纷纷找上门来。
他选代言和选剧本一样严谨,都是他亲身体验过,觉得好的才代言。
从小在山村长大的他,把朴素刻在了骨子里,不喜奢侈品。
相比于买些动辄百万的手表,陈市更愿意把钱拿去做投资。正是由于开源节流,他成为亿万富翁。
事业蒸蒸日上、妻子贤淑靓丽、儿子乖巧可爱,他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陈市在影视圈拼搏时,时常想念年幼的时光,想念那无垠的原野,想念那无忧的岁月。他见惯了浮世喧嚣,世事变迁,感觉这样的生活让他身心俱疲,格外向往宁静的山野。
于是在他功成名就之际,做出了重大决定,他要归隐深山。毫不意外,陈市的决定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她过惯了城市生活,可没有抛下荣华富贵过苦日子的癖好,非常怀疑丈夫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陈市并没有与妻子做过多争执,只是请人在深山里修了个小木屋,时不时带着妻子儿子住几天。
几次下来,妻子终于妥协了,只有在那里他才能看到丈夫脸上发自内心的、轻松愉悦的笑容。
而且山村的生活真是难得的悠闲,让人流连忘返,回归本心。陈市还专门修了佛室,每天雷打不动,六点起来做功课。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陈市是从山野长大的孩子,本性热爱自然、热爱自由。
为了梦想,他远赴他乡,来到深圳打拼。即使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可他并不快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无论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最令他眷恋的还是幼时宁静的生活。
已经家财万贯的陈市,不用担忧生计,终于可以“复得返自然”,终于可以抛却世俗羁绊,终于可以过自己梦想的生活。
深山中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只有婉转的鸟啼、清新的花香、葱郁的树木……行走于其间,仿佛时间都慢下来了。
一家三口隐居于深山,不方便采买,夫妻二人遂侍弄了小菜园,一家人的菜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陈市做完功课之后,就会与妻子一起为菜地浇水除虫。有时与三五好友聚首,陈市会奉上山涧清泉,用自己种的蔬菜,让妻子做一些拿手小菜,与朋友一起聊聊生活的烦恼与乐趣。不过在陈市看来,他的生活只有乐趣,没有烦恼。
归隐深山,吃斋念佛,在外人看来陈市过的是苦日子,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终于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人生在世,所求莫不为“快乐”二字,可真正的快乐又岂是轻易得到的?
在寻求快乐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生计,多少人在岗位上浑浑噩噩,只为了生活。难道他们向往的生活便是朝九晚五吗?那可不见得。
不要只看陈市功成名就,他曾经流的汗洒的泪定然不会少。只不过,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如今的陈市,过上了向往的生活,有娇妻幼子陪伴身边,相比于许多人,他已经非常幸福。
且看这世间有多少人能真正过上快乐的生活,无论身处何处,总有或多或少的忧虑。
只不过瑕不掩瑜,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罢。只愿:所求皆可得,此生皆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