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破庙没故事,崔兰田可是豫剧圈的传奇!被打上戏霸烙印,她可不是寻常人家。从小嘴里就吐豫剧台词,大家说她学艺不精,她却笑傲豫剧江湖。你猜她怎么破庙学戏?
她是“豫剧十八兰”里的大田,也是和常香玉、陈素真等人齐名的“豫剧五大名旦”。她的生涯更是4次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从而享誉全国。
然而,崔兰田能够走上豫剧这条套路却充满了坎坷。在“特殊年代”,她甚至被打上了“戏霸”的骂名,困顿了整整十年。
尽管这条路充满险阻,但崔兰田仍旧将一生献给了豫剧。她经历过怎样跌宕起伏的一生呢?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年4月5日为纪念豫剧大师崔兰田逝世20周年,专门在梨园频道放映了《对花枪》、《桃花庵》等曲目,这一举动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深深感慨。
戏迷们才了解到崔兰田的经历,原来以豫剧著称于世的她,并不是河南祖籍,当初她也是因为逃荒才来到这里。这一切都是因为梨园频道才得以揭露。
崔兰田年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由于家庭条件十分贫困,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尽管父亲没日没夜地贩卖硝盐,日子过得始终困顿,根本看不到盼头。但是苦心经营的果实终将到来。
曹县在崔兰田4岁那年闹了大饥荒,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因此,一家人不得不向河南逃荒,最终流落到了郑州。直到那时,崔兰田才4岁。
崔兰田肩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父亲继续卖盐,母亲则到大户人家做起帮佣。
崔兰田不得已只能走上街头乞讨,好为弟弟妹妹们讨些吃食,然而生活始终没有得到好转。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连自己吃饭都吃不饱,所以他们哪有余力去帮助其他人呢?
崔兰田往往半天下来,也乞讨不到任何东西。所以每当她看着弟弟妹妹那泪汪汪的眼睛,心都好似碎了一般。
崔兰田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来到一所大院的门口,她发现那里有很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而且总是能在那里领到一些黑面馍馍。
这里有一个戏班,几经打听之后,才知道孩子们只要好好学戏,班主就会免费发吃的。
这种好事竟然还存在于世上?
崔兰田不断幻想着自己也能学戏的那天。到时候,就算是一个馍馍掰成四瓣,也够一家人半天的伙食了。
崔兰田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想要学戏的想法,没想到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呵斥。于是。
“再难要饭,也不能去当戏子!干了那一行,就是三辈子也不能入老坟!”
在父亲眼里,戏子终究只是下九流的存在。他们被认为是专门供人消遣的,甚至还不如乞讨来的实在。
崔兰田虽然不敢忤逆父亲,但却在朝夕相处间真正爱上了戏曲。因此,她一有机会就会提及此事,渴望父亲点头同意。
父亲或许是看穿了女儿的意图,直接带着全家回到老家“探亲”,正好避开了戏班招考的日子。
崔兰田决定要为自己“活”上一次,然而这一次。
崔兰田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回到了郑州,即使距离家几百公里远。她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戏班,恰好赶上了戏班招生。
当年像崔兰田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也不见得一来报考就能考得上,具体还得看这老天爷赏不赏饭吃。其实,走在考试之路上,除了努力准备,也需要一点运气。
崔兰田看着一个个孩子被刷下,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也许是因为从小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所以她在考试时一点都不怯场。仅仅是几个动作就让班主刮目相看。
崔兰田成功考上了,结果不出所料。当父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竟然也没有大发雷霆,好像是认命了一般。
崔兰田在年成功加入了周海水先生的太乙班,这个戏班在未来也培养出许多豫剧名家。
周海水先生作为当时声名赫赫的豫剧生角,可谓是泰斗级的存在。他创建的太乙班集各路演员为一炉,打破了门户之别。
这里不仅造就了崔兰田,毛兰花和常香玉也在这里学习过,并且他们都得到过周海水的指点。
崔兰田初来乍到,也许没有料到学戏竟如此辛苦。老师严厉又不易相处,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学戏,直到天黑才能结束。
崔兰田觉得学戏再怎么辛苦,这也是自己选择的路,而且拿到馍馍后就能给弟弟妹妹充饥,所以她觉得什么都不能放弃。
崔兰田仅仅学了三个月的戏,就已经能够登台表演,尽管戏班里人才辈出,但他依然脱颖而出,并且在郑州地区渐渐积攒了名气。
然而,随着日军侵略中国,郑州也随之沦陷了。周海水只能流亡到西安,而太乙班则需要自谋生路。好景不长。
为了不让这群豫剧的“未来”们失散,贾锁师傅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然后在郊外找到一处破庙,每天晚上才敢教戏排戏。
崔兰田觉得那段时光虽然有些不被看好,但却是很幸福的回忆。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夜以继日地研究豫剧,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崔兰田等人终于扬眉吐气,开始在周边地区如山西、河南、山东巡回演出。
崔兰田先是名列“十八兰”,后又被称为“五大名旦”。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开始被更多大佬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