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这个词过去可不是随便用的,它是指能演能唱且有一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现在好象就宽放多了,大致能唱两口都挂的上是“票友”,实际上它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的一个代名词。中国戏曲的“票友”现象可能是全世界独有的。一个朋友说著名梅派名家李玉芙和他们谈到过:“你爱其他的玩乐可能是一时,爱上京剧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了。”这很像抽大烟,上了瘾就很难戒了,说明京剧在业余爱好的人群中,真的很有群众基础。虽然那些年使整个一代两代人断层,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沁入中国人的内在身心的,想用什么办法铲除也是不能奏效的,但起基础确实毁坏的很厉害,以至于到今天为止京剧仍然在喊振兴。有了共同的爱好,这样好象人们互相之间就有了话题,有了亲近感,从而有的人成了好朋友。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也有个缘分问题。中国人在一块好象总会出现许多的事情,不团结好象也是票房的一大特色,玩戏的这一伙人故事更加多多。有句老话“要想气,闹摊戏”。各地的票房我想也差不多,好坏习气我想也基本相同。那天我和我们这里的一个人谈起票友中不好的习气,他就说,实际上哪也一样,你比如说我们这里吧,有个最不好的毛病就是“人前抬、人后损”。比如有个人来问另个人:“您看我刚才唱的怎么样,您给挑挑毛病。”那个人说:“哎呀,您刚才唱的真是太好了,字正腔圆,没得说正宗马派,纯马!太棒了!我得和您学习啊。”那个被夸的人心里还真以为是那么回事,挺得意的。回过头来,有人问那个夸人的:“您看他唱的怎么样,真的那么好吗?”那个夸人的满脸不屑:“呸!什么玩意儿,就他那东西,他也好意思出来显摆,什么玩意!纯马?纯个屁!真不要脸。”我想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吧,就是说能在人前不瞎说、人后不乱说,这个人已经就很不错了,生活中,背后损人的多,当面骂人的事情不是很多。但在网络上当面骂人的事情就司空见惯了,在中国京剧的论坛或者贴吧里,你每天都可看见骂街的人。实际上网络也是个小社会,那里反映出的同样是大社会中反映的问题。只不过直白一些,因为谁也看不见谁,说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实际上网络最能暴露一个人道德操守的真实面目。其实,“人前抬、人后损”的乱骂,归根结底是妒忌心在作怪。按照佛家讲,事物是经过成、住、坏、灭的过程,最后走向它的灭亡。儒家到今天已经不可能对人们有什么心理行为上的约束,反过来几千年形成的习惯,到今天负面性都显露出来了。“妒忌心”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一切不好的现象多是人的妒忌引起的,乱骂就是一种无能和妒忌的表现。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是票友的弊病,都觉着自己比梅兰芳,马连良唱的都好,谁要是夸两句,眉飞色舞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谁要是说他唱的有不足,轻则耷拉脸,重则翻脸吵架。有的人为了人家的一句好,真是连命都快不要了。我们这里有个唱青衣的老头,快80了。他有个习惯,唱的时候两手相握,不时地来回搓着,但幅度不大,但每唱到高音如“玉堂春。。。”的时候,搓手频率就越来越快,因此得了个“独门搓手”美称。有一次,一个小年轻使坏,和别人说:“老李头唱的时候,他唱一句我们给他叫一句好。”结果可想而知,老头几句唱下来,快玩了老命了,最后是让人家给搀扶下来的,气喘吁吁,而且,手全都搓红了。上面说的笑话,大家可以当故事听,但不是瞎说吧,实际上票友的弊病实在还有很多。所以,一个喜欢戏的人也很难不受这些事情干扰,但我觉得既然在一块玩,那么别人怎么样我管不着,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就遵循这几个原则,那就是多研究艺术,少参与人情;多装糊涂,少显聪明;多宽以待人,少嫉妒别人。我想有这几点,哪里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多数人都会和你合得来。实际上,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遇到矛盾怎么办,不理他就完了,好狗还怕三不理嘛,何况人乎。当然,话虽然那么说,但真正做到那么“圆滑”也难,我们在社会上说话不可能拿尺子量,平时还好,有时候也难免得罪人,但遇事尽量忍吧,虽然很难。当然,好的事情也有许多遗憾,何况不如意的事情。遗憾和成功总是孪生兄弟,这是人的理,好坏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关键心态要平和,不要被不好的事情给干扰了。中国玩戏的这一群人也会这么存在下去,也会良莠不齐,除非社会整体素质全都上去,否则,各种现象还会存在。上面说了一些票界的现象和一些做事的心得,我想看过的朋友,如果觉得有共鸣,就当是调侃,供大家一笑吧。票友演出《二进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