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上大学,山艺两个非遗传承人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尹明亮让民间艺人走进大学,接受更专业的指导和培训。10月20日上午,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非遗传承项目艺人汇聚山东艺术学院。当天,在学校举行的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研修班和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书画装裱修复研修班分别开班,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艺人将在山东艺术学院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专门从事吕剧演出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特别喜欢这个剧种,但作为一名业余演员能到大学里来接受一些专业的指导和学习,真的是非常难得。”来自东营的吕剧演员苟敏霞介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此次前来接受培训的小剧种演员涉及了山东本土的多个小剧种,比如茂腔、梆子等等。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杨西国介绍,学校戏曲学院已经于和年成功举办了两次全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培训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全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代表,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中,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杨西国说。随后,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书画装裱修复研修班也正式开班,来自全省各地的书画装裱艺人也将在学校的非遗学院接受专业的培训。“为保证研修班的顺利举办,学校调动各方面资源,组建了优秀的专家教授团队,加强了后勤保障,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高效优质的服务。与学校也将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确保研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介绍。据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一项重大非遗保护工程,由文旅部、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山东艺术学院是培训计划的研培学校之一,自年以来,已先后举办16期培训班。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