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湖人物志李超英拓园湖西庄,榕湖畔

//李超英简介

Introduction

李超英,李宗瀚第六代直系后裔,资深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0年,著有《超越时代的艺术大师阳太阳》一书,现在从事《桂林临川李氏文化世家》课题研究。

一门风雅,几代书香;世代为官,清正廉洁。这说的是清代著名的桂林“临川李氏”。

所谓“临川李氏”,是一个家族的称谓。指江西临川人李宜民在桂林繁衍而起的一支,因此又有“桂林临川李氏”之称。然而,它又不仅仅只是一个家族的称谓,而是包含了以文化为核心的家学渊源的传承。

由于李氏的私家园林众多,在清代的桂林向来有“李半城”的戏称。徐珂曾在《清稗类钞》之《名园篇》里记载:李家园林之一的环碧园“占城中十分之三,盛时船艇游泳,极似江南。

图/实拍

李氏的园林,有一个共同特点,其不单是供享乐的地方,而是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风雅之地,环碧园为“岭南画派”的肇始之地。而榕湖畔的拓园、湖西庄则是藏满古碑拓、古名砚、古名画的地方,也曾是文化名人雅集的场所,袁枚、阮元、朱依真、邓显鹤等一代诗画大家都曾常在这里吟诗作画,因此可以说这既是文人墨客雅集相聚的会客厅,也是当时桂林的文化风向标。

谈及李氏的家族历史,没有谁能比其后人更深有了解与感触。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李宗瀚第六代直系后裔李超英女士,以李氏后人的视角,带我们一同走进李氏两百年间的绚烂与辉煌。

“一门风雅,为当时桂林之冠”“园林半城,富比王侯”。一语道尽了临川李氏在桂林鼎盛时期印象。

图/实拍

雍正七年,26岁的李宜民“以笔一枝,伞一柄”(袁枚语)从江西临川来到广西桂林,开始是靠佣书自给,后以盐业起家,“不二十年,致富百万。”其家族一跃成为园林半城,富比王侯的鼎食望族。

其经济实力亦达到能够影响当时全国经济的程度。

图/两广大盐商李宜民像,李超英供图

然而,桂林“临川李氏”,又不仅仅只是一一个家族的称谓,而是以诗礼传家、强调传统教养的书香世家,也是清代广西重要的文化世家之一,在诗文、绘画、书法、鉴赏、收藏、经史等领域成就卓著。

其入翰林者两人、中进士者四人、中举者几十人,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李宜民擅长书法,子孙辈中,以李秉礼、李宗瀚、李秉绶成就突出,最具影响,并称"诗书画三绝"。可谓"李氏一门风雅,为当时桂林之冠"。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门风雅的李氏,自然也和中国古代文人一般,喜爱山水,乐建园林。嘉道年间,李氏所建的私家园林,遍布半个桂林城,美景妙用更是各有不同。

李秉礼建有我园、湘南别墅;李宗瀚建有湖西庄、拓园和湖东楼;李秉绶建有环碧园、招隐园、樱桃园;李宗涛有云林山馆;李宗潮有小松山房;而散布在桂林城中各处的别馆小筑,更是数不胜数。

李氏园林虽多,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李秉礼的我园、李秉绶的环碧园以及李宗瀚位于榕湖西岸的湖西庄(现为白公馆),和东岸的拓园湖东楼。

图/实拍

我园是以李秉礼居住地而设的,所谓“有我斯有园,园从我生,我以园记”。无论是位于今东华路老埠的李氏大宅还是位于今西华门城墙下新埠的“司空第·韦庐”之我园,皆位置独好,抬头可见独秀峰,是重要的文人雅集地。

李秉礼官至刑部江苏郎中。归隐后,作为桂林诗坛主盟者,与高密诗派领袖人物李宪乔以风节相砥砺。

他在我园曾邀集著名诗人袁枚、李宪乔、朱依真、邓显鹤以及全国各地的骚人墨客觞咏唱和,赏石作画。园里收藏的韦石,是一块精美异常的奇石,“瘦透皱兼备”,当时来桂林的各路官宦诗人画家,无不以得见韦石为快。岭南画派开创者“二居”之一的居巢,曾经作有《韦石图》扇面名画,作品今存广州艺术博物馆。

图/李秉礼像

李超英供图

环碧园面积多亩,比著名的苏州拙政园还大,是李秉绶精心打造的园林,这里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而李秉绶则为画派肇始者。

园中藏有林屋、冰壶、瞻鹤、明月、墨云深处五个奇洞。仙鹤峰峻峭,碧霞洞幽美。一派自然野景中,有水榭荷塘、亭台楼阁、射场等。春天桃花红李花白,叠嶂弥望,艳如红云,白如积雪,风景十分迷人。全国各地画家诗人不辞辛劳不远万里地赶来赏花、吟诗、作画,有的是常客,有的在环碧园一住就是三年五载。居巢就曾在环碧园临摹观赏宋元名画多年。

清道光年间,环碧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文化符号。著名画家汤贻汾因此而作《李园图》长卷名画,著名学者吕璜(月沧)为此作跋,画家罗辰有诗《题李园卷子》,各路名家为环碧园作的诗歌更是丰富多彩。

图/李秉绶作品上兰竹/下梅花

李超英供图

环碧园主人李秉绶,官至水部郎中,才华横溢性情豪迈。曾经于苏州薄游其间,主办了一场征歌选胜的才子佳人雅集活动(相当于今天的选美),胜出的五位佳丽,个个美若天仙,能诗善画。

后李秉绶灵感大发,邀请了当时专画仕女图的名画家,把五美女画于一幅二丈多的长卷上,取名为《苏台五美图》,上面写满了名人题跋诗歌。李秉绶将此画作带回桂林,于杉湖畔修筑五美堂珍藏此画。

图/实拍

湖西庄面临榕湖而建,是李宗瀚为奉养其父李秉礼和祖母戴太夫人(有诰封碑在今桂林西山公园内)而建。

当时从桂林城内乘船至湖西庄,只需两刻钟,园内坡埠起伏、绿树繁荫、翠竹丛丛。亭台楼阁、水榭池塘精巧,珍禽奇卉繁多,环境十分怡人。它继承了前代文人对榕湖的热爱,把山水园林做到极致。所以这里常有诗人与画家的雅集。

图/湖西庄旧址

凌世君供图

而东岸收藏金石拓片的拓园湖东楼,多藏历代名贴,名画,名砚。由此往来无白丁,一贯都是达官显贵文人相聚,鉴赏碑拓的地方。

图/李超英供图

李氏园林,各有璀璨历史,但李宗瀚的“拓园”无疑是更顶尖的存在。

“拓园湖东楼为什么更具影响力,因为他有一个叫静娱室的地方,收藏的全是名画名帖,都是世界有名的”李超英说。

曾有专家指出,李宗瀚收藏的顶级碑拓,占我国古碑拓收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他的收藏地,就在拓园的湖东楼。

清代嘉庆之后,榕杉湖两岸逐渐建起许多名人宅居和私家园林,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这里曾产生过重要的诗歌群体,杉湖十子。拓园湖东楼旧址,就在现今桂林榕湖南岸一带。

图/拓园旧址上修建的李宗瀚雕像

李超英供图

当时的李宗瀚在桂林度过了十年养亲时光。拓园收藏了大批价值极高的善本碑帖拓本。其中包括珍贵善本碑帖、宋元名画、古砚等,最为闻名的有"临川四宝”,它们是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隋丁道护《启法寺碑》宋拓孤本、唐褚遂良《孟法师碑》宋拓孤本以及唐魏栖梧《善才寺碑》宋拓孤本。这些均为稀世版本。

这些珍贵的宝藏,可惜在民国初期因战乱散落四方,而今“临川四宝”真本皆藏于日本。年的东京颜真卿大展上,“临川四宝”在流出海外百余年后第一次齐亮相,于日本和中国都引起巨大的轰动。

图/孔子庙堂碑

李超英供图

拓园时期的李宗瀚,在家养亲,无公务缠身,除去繁复的朝服,轻松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研校金石文字,装裱古书字画,收藏古拓名帖,还自制锡壶、将庙堂碑钩勒上石等等,一刻也没虚度,其乐融融。可以说,拓园,是他的精神寄托,有他的文化成就。

图/李宗瀚书法

李超英供图

嘉道年间,拓园、湖东楼静娱室的名字已经非常响亮,意味着名拓,名帖,名诗,名画,名砚。而“临川李氏”李宗瀚的鉴藏印,则为顶级藏品的重要标志。

在当时,争相拜访拓园的人,皆是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与官僚,金石收藏大家两广总督阮元,也曾为了看碑帖,特意多次造访李宗瀚的拓园。并且在借阅四宝之一的《善才寺碑》之后,在这部珍贵的拓本上留下一则拔文。

文人雅士们常在此举办雅集,赏花、品酒,吟诗、鉴赏碑拓,更有雅乐伴奏,这里俨然为名仕的文化圣地。

图/李宗瀚、阮元手书拔文

李超英供图

“李氏家族前后两百年,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美术、文学、古碑帖收藏等等,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李超英说。

在没有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用设施的时代,私人收藏的名画名帖对于画家书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藏品繁多的拓园和环碧园等园林,就成了当时“文化地标”般的存在。

李宗瀚是顶级的收藏大家。富收藏,精金石之学。使他在清代乾嘉道年间的鉴赏、考古收藏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因为不管是他收藏的字画还是碑帖,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李超英说。凭借深厚功底,锐利的目光和雄厚财资,李宗瀚四处寻觅,多方周旋,购藏到大量汉唐以来的传世孤本善本碑拓名帖,珍贵的宋元名画和古名砚。

王蒙《青卞隐居图》,宋代李迪《牧牛图》,文与可《晚霭横看》图,宋徽宗《飞鹰图》,还有《吴文中十八应真图》《千里江山图》、陆游砚、晏殊砚等等都曾在他的收藏之中。

图/李宗瀚藏《淳化阁帖》

李超英供图

李宗瀚的书画藏品,总有许多戏剧性的传奇色彩。李宗瀚所藏的“司空公本”称为《淳化阁帖》最善本,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对其魂牵梦萦,甚至称自己写了一辈子书法,没得亲见《淳化阁帖》是人生一大遗憾,言不见阁帖死不瞑目。

年,由上海博物馆斥巨资,这部《淳化阁帖》以万美元从纽约著名收藏家安思远手中购回。当年,这一国宝的回归,是一件轰动全国的文化盛事,再一次引动了李超英深入研究家族文化史的决心。

“身为后人,我们一定要知道清楚,要去整理和研究。”李超英说。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这是许多人都有的溯源情结,李超英也不例外。

李氏家族,十分注重祖籍与门第。姻亲关系网也讲究门当户对。前几代的李氏媳妇,都是从浙江、苏州、湖南、南京、杭州、江西等地迎娶的官宦之女,据说在桂林有三元及第之称的状元陈继昌,便与李宗瀚有亲缘关系。

图/实拍

当时桂林还流传了许多李氏的传说,是真是假却无从得知。任职《桂林日报》编辑记者时,李超英就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偶然在网上看到李氏相关的蛛丝马迹,就会深入追寻,并且买下信息来源的书本,一点一点积攒资料。李超英表示:我一定要弄清楚明白,而不能光是听传说。

如今,李氏大量价值连城的藏品,都在北京台北两大故宫博物院和全国各省博物馆收藏,香港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各大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和桂林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大量的收藏品。

图/实拍

藏品虽已散失,但家风犹在。自李宜民起,文化代传,便是李氏族人坚守的家风家训。

李宜民在成为巨富后,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文化建设。其一是他捐资修建桂林开元寺、虞山庙、隐山华盖庵,刻《金刚经》于庵内,捐刻《十六真者图》;其二是,给儿孙们最好的教育。

二百年间,桂林“临川李氏”英才辈出,一门祖孙三代出了四位进士,两位翰林。

李宗瀚官至工部侍郎,其子李联琇官至大理侍卿,还做过南京钟山书院十多年的主讲。李氏最后一位进士,李宗瀚的孙子李翊煌是清末民初有名的政治家。李翊煌曾为传承中国古碑帖文化,将李宗瀚李联琇和他自己三代嗣守递传的“临川四宝”《宋拓淳化阁帖》等一大批珍贵的唐宋古碑拓本拿出来,做成石印本传世。

图/李氏族谱

李超英供图

李氏家族文化传万代,到如今依旧如此。后来的子孙们,经历过时代变迁的磨难,遵循家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各行专家。比如常书鸿的夫人李承仙,一生都在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我父亲这一代,十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直至我们这代,成员中教授、专家学者、博导者众,真真是不负桂林临川李氏文化世家之称谓。”李超英感慨到。

两百年间,拓园里的国宝,如伊人在水,迷濠缥缈,踪影难寻。但在李宗瀚的拓园记载里,在李氏家族的传承里,我们仍得以窥见这些宝藏的风华,感受文化的绚烂。

图/实拍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盛极一时的李氏家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就像是榕湖畔丰厚的文化基石,为文化传承与保护而来,如今,恰好与一场新的城市文化复兴,再遇。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