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有多真衷情有多深一件衣服告诉

这件衣服叫“衷”。那么,“衷”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呢?这就要从“衷”这个字说起。衷”是一个形声字,部首是“衣”,是“衷”字的形符,“中”是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衷”的本义就是“贴身的内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衷,里亵衣”。所谓“里亵衣”,就是穿在里面的贴身内衣(这里强调的是“贴身”)。中国内衣,历史演变源远流长,是汉服体系中非常有意境的一个品类;我们可以以女子内衣为例来观察。从现有资料来看,汉朝开始,为女子内衣命名。各朝代具体的叫法主要有:汉朝:抱腹、心衣;两晋南北朝:緉(liǎng)裆;唐朝:内中、诃(hē)子;宋朝:抹肚、抹胸;元朝:抹胸、合欢襟;明朝:主腰、襕裙;清朝:肚兜;近代:小马甲、背心。当然可能还有更多的别名。这里应说明,汉朝以前没有女内衣专用名词,不等于无内衣。如春秋时期的《论语·乡党》里有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就是指内衣裳。所以,古代又有称内衣为亵衣的。又如大家熟悉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是日本民众援助我国抗疫物资时随附的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借用诗意表达了大疫当前,地球人共命运的支持与慰问。其上一句则为“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泽”,就是一种内衣,类似现在的汗衫。女内衣在款式上,各朝代各具特色。比如宋代的“抹胸”:“抹胸”是一种“胸间小衣”,贴身穿的内衣,较短小,有较长较大的,则可著于外。结构上通过两根系带,把上身大部分包裹起来。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乳部。在宋代用得颇普遍,包括宫中后妃、民间妇女、乐妓戏女等各阶层。宋人对抹胸极讲究,从出土的文物看,抹胸材质多为罗、绢、纱。从传世的宋代图像看,抹胸颜色很多,有鲜红、粉红、橙色等;抹胸上面往往还绣有花朵、鸳鸯等装饰图案。随着近年来汉服复兴,宋代形制的抹胸为人们所热爱,因为其与当代抹胸有显著区别,被称之为“宋抹”。“宋抹”常与“褙子”并提,是宋代女子服饰的代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其服装设计很好地展现了这一时尚现象。古代有特色的女子内衣,还有“肚兜”,在清代最为普及。“肚兜”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绣纹样之分,贴身护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带套于后颈,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另外,有的肚兜还加有口袋,袋中通常装有姜桂等药物,兼有药疗的功用。宁波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有数千个肚兜,大多是古朴、绵实的风格,是浙东女子的私密情怀。关于内衣的起源,闻一多先生说过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衣服始于蔽前,名曰蔽之,实乃彰之。大意是:衣服这种东西,开始于遮蔽身前。说是遮蔽,倒并不是起遮蔽的作用;相反,恰恰是为了让胸腹的特征更明显,引人注意。确实,古代女子内衣非常讲究。在成衣创造上极富艺术创造力,非常吸引人!无论是装饰技法、纹样题材、色彩处理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装饰手法多样,分别有绣、镶、贴、补、嵌等多种技法。纹饰题材丰富多彩,既有纯粹的自然景态描摹,如牡丹、云纹,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又有无限寄寓的图腾纹饰,强调寓意寄托,将山水、花鸟、云气、吉祥物、神仙、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类素材与元素展示在小小的方寸之间。在色彩的创造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在色彩的多样性,地域的鲜明性,以及大俗大雅的配色处理上。古代女子内衣以其“近身衣”的浪漫情怀在汉服艺术中独树一帜。那塑身修形的造型理念、独具创造性的技艺手段,无一不吐露出女性对生活价值理念、审美情趣尤其情感寄托、情爱传感的心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女子内衣文化的深邃。“衷”就是这样的一件内衣,美丽、神秘但不轻易示人。因为这样的意义,在汉语中,“衷”引申为“内心”。它常常与“心”与“情”连用;“衷心”就用来表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想法。“衷情”就是指内心的情感,全心全意地投入。这样的“心与情”,值得人们好好珍惜;同时也不要轻言,否则,会负担不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