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戏剧之豫剧

北京重点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

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豫剧的起源最早有三种说法,但都证明为误传,这三种说法包括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成;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三说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后发展而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

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绝非偶然,这得益于开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乐舞活动。特别是宋代,开封作为首都,勾栏瓦舍遍布全城,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有明确记载,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

其出现的时间则是在乾隆年间,因为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公元年)《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辈艺人追忆,他们在民国时期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人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讴”即是河南梆子。

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

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每逢迎神赛会所演也多属河南梆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