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评弹丽调传人陆锦花我不想一辈子

陆锦花和高博文。

“海上雅乐”是全国首个有年度乐季概念和固定演出场地的传统音乐演出品牌。暌违观众多天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驻场了11年的“海上雅乐”,即将按下重启键,揭开新演出季。

本周,“海上雅乐”开票了四场音乐会:《敦煌回响归去来兮》《情探——李佳陆锦花琵琶与评弹音乐会》《动物乐园音乐汇》《凡忘工——孙文妍古筝音乐会》,分别在7月、9月、10月、11月登台。

四场音乐会里,评弹“丽调”传人陆锦花会参加两场。

在《情探——李佳陆锦花琵琶与评弹音乐会》里,她将和中国首位琵琶博士李佳对阵,用柔情软糯的评弹琵琶,邂逅铮然有声的器乐琵琶。

在《敦煌回响归去来兮》里,她会首演疫情期间创作的吴歌《供养》。曲子聚焦的是得与失,得到了不要太放在心上,失去了也不要太牵挂,将念想供养,存放在远方。

《杰克and露丝》。

陆锦花的唱腔依然是评弹的曲牌,但她没用琵琶,改用了中阮,甚至是插电来唱,“琵琶的声音比较刺、比较高,这首歌比较深沉,我需要一个更温婉的乐器来配合演唱。”

即将首演,陆锦花期待又忐忑,因为她又一次叛逆,又一次另类了,不知道观众的接受度到底怎么样。

采访后,你才知道这位“85后”评弹人非常有想法。她传承传统,也喜欢创新,她不怕指责,也不惧争议,毕竟,“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模仿秀演员。”

学评弹误打误撞,她是一位性感女中音

澎湃新闻

:你是怎么走上评弹之路的?

陆锦花

:我小时候是外婆带的,耳濡目染,戏曲啊相声啊滑稽戏从小就在脑子里听着的。我从小歌比别人唱得好,对声音、对音乐比一般人要敏感,连电话铃声我都感觉它是个音符。

我学评弹是误打误撞,是学了以后再喜欢的。我14岁去了苏州评弹学校,除了文化课,还有专业课。专业课有三门——说表、弹奏、唱腔:说就是苏州话的说嘛,评弹是说唱艺术,有说有唱,要从学苏州话开始,用苏州话讲故事;弹奏就是琵琶和三弦,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乐器;还有一个是唱腔,演唱和学习各种流派。

我开始觉得评弹有趣,是第一个寒假。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放了一部《秋海棠》,徐惠新老师写的,讲的民国故事。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部“长篇评弹”,每天都要听的,像放电视连续剧一样。每天五六点钟,我肯定要回来找一个电视机守着的。评弹原来这么美、这么好听,徐惠新老师成了我第一个崇拜的偶像,他的作品让我爱上了评弹。

澎湃新闻

:评弹里有24个流派,你是怎么成为丽调传人的?

陆锦花

:评弹的流派创始人大多是男性,徐丽仙是女性,这是一个女性流派。

我从小到大比较多愁善感吧,一般戏曲给人的感觉会比较刻板,都有一个很规整的套路,我认为丽调是最感性的一个流派,表达情感是最直抒胸臆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它的灵活性、多变性、随心随性,让我爱上了它。另外,丽调的音乐性、抒情性,是所有流派里最丰富的。

我的声线跟徐丽仙也比较相似,不用太刻意地模仿就比较像。她是一位性感的女中音,我也算是吧。

爵士评弹。

澎湃新闻

:评弹历史上的流派创始人都是男性,什么时候开始有女性艺术家和流派?

陆锦花

:都是解放以后形成的,之前是没有女性说评弹的,随着社会开放、文明、进步,女性地位慢慢高了。

现在,从评弹学校的学员情况来讲,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男生少女生多。到了剧团,因为评弹要拼档,男和女一对,比例还算正常。但是,女生的可挑选余地肯定比男生要多。

澎湃新闻

:男性女性在从事评弹艺术时会有差别吗?

陆锦花

:会有差别。我们叫曲艺嘛,评弹讲究“说噱弹唱演”,除了说和唱,中间很重要的一个叫“噱”,就是抖包袱,女生有些包袱抖起来不方便,肯定没有男生抖起来好玩。所以形成了“上手”和“下手”,男生负责说和噱,女生要擅长弹和唱。判断上手和下手有一个标准线,女声唱得不好基本就完了,男生说得不好,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评弹演员。当然,一个好演员肯定要全能,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单项分特别高更容易让观众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弹也在慢慢衰老。越发达的地方越存在这个问题——不会讲方言,江南特别严重。评弹是以苏州方言为基础存在的,是江南吴语承载的一门说唱艺术,方言一旦消失,我们用苏州话讲故事,你能听得懂吗?听不懂,你就没有办法听下去。所以评弹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更多是以演唱的方式存在。真正的老听客,他还会听评弹的说,比如“长篇评弹”,可以连演15天,每个演员都会,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澎湃新闻

:年你开始经常跟高博文搭档,是怎样一种分工合作关系?

陆锦花

:那时候有一个“评弹金榜”比赛,我只有22岁。比赛跟《超级女声》似的,观众反响也比较大,我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很多人知道。

那时候我还在苏州评弹团工作,上海观众特别喜欢我,我对上海评弹也非常向往。因为评弹虽然发源于苏州,但兴盛是在上海,大部分流派的创始人是上海评弹团的演员,评弹的最高殿堂是在上海。

高博文是我的老师辈,比我年长挺多的。那时候他已经成名了,我初出茅庐,他来找我,我诚惶诚恐,欣然答应,开始跟他拼档,学新作品。

他上手,在说噱上会隆重地去描绘,我下手,在弹唱上的功夫下得更多。高老师演唱的流派,对琵琶的伴奏要求非常高,那么我的琵琶即兴伴奏还是不错的,所以配合默契。我们声线、舞台状态等方面也比较搭。我刚出来时,对观众来讲比较新鲜,但是艺术上的成熟,他引领了我很多。

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特点,说噱弹唱都比较均衡,尤其弹和唱,单项分特别高,观众也特别喜欢,因为观众越来越喜欢弹唱。

把门砸了,把墙敲了,新观众才能走进去

澎湃新闻

:你们平时演的作品,是传统作品多,还是现代作品多?

陆锦花

:还是传统作品多,因为传统都是经典,经典是不能丢掉的。

你得知道传统,但只知道传统不往前走,那你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模仿秀演员。其实流派传承跟明星的模仿秀,比如邓丽君模仿秀、张学友模仿秀、韩红模仿秀,意思差不多。第一步,声音要像,唱得要像。第二步,唱得不但像,还能唱出感情来,但还是在揣摩创始人感情之下的感情把握。第三步,你开始有个人情感。第四步,你开始有自我。

传统艺术到现在为止,第一步是模仿、传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创造力的前提。所谓创造力,一要有创造的思维,二要有创造的能力。没有创造力的时候,你把传承做好,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有创造的想法,在遵循传统的前提下,你也应该去做,不然你这一辈子永远没有自我。

钢琴评弹《石库门外婆情》。

澎湃新闻

:你说的创造力是写新作品,还是发扬出一种自己的风格?

陆锦花

:新作品和发扬自己的风格都是的。

我之前也做过一些新作品,比如根据传统的经典,再去创造新东西,但经常会被业内诟病或者比较。因为经典已经是经典了,大家都认定它是一个样子,你要改变,第一你很难超越,第二大家可能觉得你不尊重传统。但再经典的东西,你能说%完美、%无懈可击吗?不一定。但现代人去改《西游记》、改《红楼梦》,肯定是会被人骂的。

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模仿秀演员。想寻找自我的话,你必须得有新作品来承载,你才有自己的表达。

澎湃新闻

:你们现在常演的传统经典大概有多少部?

陆锦花

:评弹舞台常演的可能就几十部,以前留下来的有几百部,最老的作品有明清话本,都靠口口相传。评弹演员又叫说书先生,说书先生承载的东西还是不一样的,所以评弹艺术在中国的曲艺百花园中非常炫目,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澎湃新闻

:在创新上,你个人做了哪些尝试?

陆锦花

:我从年开始各种各样的探索。

我一开始也跟交响乐合作,发现大乐队不是更好的选择,跟室内乐可能效果更好,因为评弹本来就是温婉的,适合淡淡的。我就自己写作品,比如《石库门外婆情》,开始了钢琴和评弹的跨界探索。

我还在一些江南的民间小调里加入评弹元素,用评弹演员特有的唱腔来呈现。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探索呢?好多年前,我唱了一首《天涯歌女》(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我试着用苏州话唱,唱了以后蛮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