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发行至东南亚和日本地区,拉开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崭新一幕,以此为起点的“中国学派”浓墨重彩。进入新世纪后,动漫产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思路。《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全职高手》等新国漫IP不仅在国内成绩亮眼,还纷纷走出国门,向海外进行文化输出。
7月4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再度迎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EXPO)。6万平方米展区中,bilibili、腾讯视频、阅文集团、小明太极国漫等国内知名企业搭台展示,带来《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元尊》等超人气国漫IP,一年一度属于动漫迷的盛会如约而至。
站在70年的节点上回望国产动漫的过去,立足IP时代的国漫崛起,行业正在共同探索,未来国漫还将带来哪些可能性?
过去:动画的“中国学派”
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中厅展区的醒目位置,一场特殊的回顾展带领动漫迷坐上“时光机”,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动漫作品相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娃》……这些承载着无数人童年回忆的经典动画作品,被浓缩在一条时光长廊中。历史上,它们代表着动画领域的“中国学派”。
上海是中国动漫发展的重镇。上世纪中叶,国产漫画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学派”功不可没。在资讯匮乏和技术落后的年代,一代动画人孜孜以求,利用独特民族元素树立了国产动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学派的首要特点是角色造型成功地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简约而含蓄,传神而生动,凡是和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都能被信手拈来地借用。”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贡建英说。中国学派动画善于将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剪纸、折纸、年画、窗花、水墨画、陶瓷等极具民族风格的材料与动画相结合,使中国的动画电影别具一格。年问世的《猪八戒吃西瓜》将皮影戏与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中;年诞生的《聪明的鸭子》是一部折纸动画片,折纸艺术的利用令角色更具有立体感;《骄傲的将军》则利用京剧脸谱、服饰及道具,增加了角色造型的戏剧效果。不仅如此,中国学派动画的情节中还蕴含中国式哲思。动画片《三个和尚》根据谚语创作,以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简单的形象,揭示出“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哲理。
时至今日,诞生已久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仍被动漫迷奉为经典。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海报灵感即来源于此,而经上海电影技术厂修复后展映的《大闹天宫》依旧一票难求。尽管当时技术水平有限,但《大闹天宫》仍以丰富的文化内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创作时,摄制组去上海京剧院邀请“南猴王”郑发祥来美影厂授课,还借来了几根红色藤条棍棒作为道具,用来揣摩舞台上的孙悟空如何舞棍子,孙悟空出场时的配乐也大胆运用了戏曲中的打击乐器。自从年上映以来,《大闹天宫》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及放映,“孙悟空”也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动漫角色之一。
上世纪中期以来,水墨、剪纸、白描等艺术形式逐渐成为中国动漫的标志,鲜明的文化选材令国产动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学派动画的实践可以归结为对传统文化选题的情有独钟,美术风格上的追根溯源,不断创新的理念以及对艺术品质的精益求精。”在贡建英看来,当下的动画创作,应继续研究动画的视觉表达,在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考虑年轻观众的心理、精神层面丰富多样的需求,“找到中华文化精神国际化、现代化的表达方式。”
现在:国漫IP大行其道
随着制作水平的进步以及IP概念的兴起,近几年的国漫市场突飞猛进,从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人气网文改编动漫《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原创国漫IP的培育开发及全产业链开发,一时成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