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1日电(记者韩朝阳)踢腿、下腰、身段、唱腔、念白……在河南省封丘县蒋寨戏曲艺术学校的练功房里,伴随着戏曲老师谢春烁的口令,身着短袖、灯笼裤、练功鞋的孩子们正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戏曲基本功。8岁的毛吉雯是这群孩子中的“小戏迷”,她已经学了两年豫剧,说起会唱的选段,小姑娘手舞足蹈。“毛吉雯娃娃功很好,学戏很有灵性。”碰到一个好苗子,谢春烁兴奋不已。“千里黄河一百道弯,这第九十九道就在封丘县。封丘县土地长盐碱,封丘县有一百八十个小窝班。大弦戏,唱黑脸,坠子梆子响连天。”歌谣中传唱的正是豫剧祥符调发源地之一封丘县戏曲艺术流行时的场景。近年来,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戏曲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困难。后继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豫剧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老师蒋洪广回乡时,看到豫剧在家乡逐渐衰落,而村中一些留守儿童在假期需要照料,于是萌发了在蒋寨村建立乡村戏曲学校的念头。2015年,蒋洪广牵头,十几个人自筹资金,利用村中干枯的水塘,填土建起了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蒋寨戏曲艺术学校。“一是让豫剧能够得到传承,另一个是艺多不压身,为附近村里的孩子多寻找一条出路。”该校副校长蒋洪恩说。14岁的王进博已经在这个学校学习了两年。“刚来的时候不喜欢,太难了,现在不怕了。”王进博说,秋季学期开学,他将去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继续学习豫剧。2016年至2018年,蒋寨戏曲艺术学校先后有两批共计35名学员考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帮助有意学习戏曲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和孤儿学习成才,为戏曲艺术培养后备人才。”蒋洪广说。“祥符调,好婉转,《秦雪梅》《包青天》《西厢记》《窦娥冤》《打金枝》《白蛇传》。唱红了乡,唱红了县,唱红了咱千里黄河岸……”梆子铿锵响起,韵味淳厚的豫剧唱腔仍旧回响在黄河两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