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剧目,然而任何一种剧种的传承方式都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最主要的传承方式。然而师徒传承最终的就是“传承”二字,并且在过去师父收徒弟十分严格,不仅仅看徒弟的天分,还要考量徒弟的人品,而收徒也不会太多,即使受的很多也是教不过来,而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壮大门户罢了。
我们来聊一聊时至今日一种拜师的乱象。
现在很多戏曲演员收徒几十位、上百位,其实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培养出一位戏曲演员十分不容易,既然有师徒之名那么就应该尽心尽力的教授。
可是这些戏曲界的大碗一次性收徒几十位、上百位,其实他们根本就教授不过来,甚至于有些弟子他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说句实话,这不就是拉大旗扯虎皮吗?况且有一些弟子拜师之后就打着师父的名头去演出,其实他跟这位师父没学到过什么。
我们来聊一聊这一位名家的收徒观念。
张学津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宗马派,其师承著名的京剧大师马连良。
张学津台风潇洒大方,演唱舒展酣畅,念白清晰自然,有较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表演深得马派神韵,唱腔融“余”、“马”两派于一体。
张学津老师曾这样说过:“收那么多徒弟能干嘛,收几个自己忙得过来的弟子,能够专心的一直给他培养下去,收那么多弟子又不能面面俱到,还不如不收。”
学津老师这段话说的一点问题没有,甚至于值得现在一些所谓的名家去学习,因为一些人已经将师徒传承带歪了。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