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郭楠良渚,从五千年前走来,每件玉器、每片陶器、每捧泥土都记录着这段历史的过往。良渚博物院作为良渚的收藏者、研究者、保护者、传承者,在全方位讲述、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致力于传统音乐的发扬与传播,让优秀的传统音乐在良渚汇聚,在高雅别致的场所中呈现艺术家们的灵感,“良·雅·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应运而生。去年中秋夜,良渚博物院邀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读者,参与到首场“良·雅·集”中,赏月、听音、忆古今。今年,活动升级了。9月19日晚,良渚博物院将迎来“良·雅·集”中秋音乐会()。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把音乐种类、演出嘉宾、曲目逐步揭晓,今天来讲讲最后一幕——良·雅·集之诗词吟诵。和去年中秋夜的“良·雅·集”一样,今年的开篇和大轴,依旧是李文军和他的学生们带来的诗词吟唱。(一)李文军老师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他还有个身份:浙江(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与民俗戏曲实验室负责人。这次“良·雅·集”的开篇,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准备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吴刚、桂花酒、嫦娥,这些和中秋紧密相连的意象,在这天唱起,再合适不过了。唱诗词,是李老师和学生们的日常。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演绎手法来展现的综合艺术。《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楚辞》中有淳朴清新的地域民歌特色;汉乐府演唱伴奏形式丰富多样;唐诗宋词的音韵可谓精雕细琢……可以说,传统音乐和诗歌艺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都是并驾齐驱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作为一种文学活动,《辞海》释为“吟咏、作诗”,就是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是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极强的诵读。一般来说,古时读书人往往从本地吟诵调学起,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将这种吟诵调带到日常读书写作之中。古时诗词要写得好,往往是声情合一,这声音便是表现诗词音乐美的重要媒介。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会带入自己的方言,当下的心情,在唱诵诗词时要顺应诗词本身的字调与声调。在当下唱诗词时,则要顺应现代汉语读音规律。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做了不同的示范。(二)《战国策》中有记载:“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此处的吴吟即吟唱具有吴地特色的方言民歌。杭州,作为吴地代表性地区之一,“吴吟”这一古老的文学活动借由现代艺术家之口,再次焕发生机。“吴吟”在现代的体现,还有一种戏曲形式——“杭剧”。杭剧是杭州的地方戏曲剧种,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宣卷,经历过许多起起落落,逐渐淡出视线。多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李文军认识了杭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谊华老师。“杭剧是用杭州话唱的,很美。我刚接触到,就非常喜欢。它的唱法丰富了我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以及对传统戏曲唱腔理论的研究。”从年开始,在李文军的推动下,浙江外国语学院聘请汪谊华老师为音乐系主修声乐的学生传授杭剧的经典唱段,学生们也自发地和李老师、汪老师一起,收集整理杭剧的历史资料,比如唱片、手抄本、剧照、节目单等,李老师历届学生中,很多都选择以杭剧作为毕业论文。音乐系届的学生毕业音乐会的时候,还在西湖边的追梦堂剧院里,和汪老师同台演唱杭剧传统经典唱段“遥望西湖”。“我作为杭州的高校音乐老师,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