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 http://www.ykhongye.com/m/写实篇之《天霸拜山》《天霸拜山》一折出自《施公案》。该剧常与《盗御马》连演,为武生、花脸对儿戏,清末京剧一代宗师杨小楼擅演此剧。笔者收藏的这片苏工银质长命锁片上所錾刻的就是《天霸拜山》一折戏中之经典场景。左边站立者为草莽英雄窦尔敦,头扎绒球额子,脑后插两根长长的翎子,胸前挂齐腰长的髯口,身着绣花大氅,脚穿厚底靴站丁字步,眉眼上挑,一副桀骜不驯之相;右边站立者为黄天霸,头戴点缀绒球珠花的硬罗帽,身穿花褶子,脚蹬厚底乌靴,眉清目秀,好一副英雄气概,两人的站姿、身段乃至行头都和当时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扮相分毫不差,完全以写实手法刻画出晚清京剧舞台上的真实的情景。这出戏在当年红极一时,妇孺皆知,所以银匠才能如此准确地錾刻出人物的开脸、服饰、身段,人物的五官、行头的纹饰都显示出老匠人娴熟的錾刻技艺,丝绸“守旧”、方砖地面都点明了清末民初戏曲舞台的时代特点。写意篇之《空城记》“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喜欢京剧的朋友就没有不会唱这段的,由此可见《空城计》这出早期经典剧目的影响力之大。《空城计》叙述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因马谡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当时,诸葛亮所部精锐俱已遣出,西城空虚,只有驻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敌众,万分危急。诸葛亮定空城之计,以城门大开,从容不迫,若无其事地登上城楼观山赏景,饮酒抚琴。司马懿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端坐城楼,笑容可掬,焚香弹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计,疑有伏兵,不进而退。再次复回攻城,遇赵云抵挡而收兵。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杨宝森等老生名家都擅演此剧。笔者收藏的这枚苏工蝠头八卦银锁片上錾刻的就是这折戏的场景,锁片主体部分被一分为二,左侧是西城以内,城楼上诸葛亮镇定自若、潇洒抚琴,城下是城门大开,一位老军拿着扫把打扫城门;右侧则是西城外,司马懿手持马鞭,指着城楼上的诸葛亮高声叫阵。由于篇幅所限,整个场景简洁明了,并未完全按照舞台上的表演写实,虽只是意到为止,但让人心领神会一看便知,百年前如此传神的卡通人物造型,可算得是现代卡通画的鼻祖了。网络图片夸张篇之《玉簪记》《玉簪记》,被誉为中国传统十大喜剧之一,这出戏主要是脱胎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玉簪记》是写女尼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南宋初年,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随母逃难流落入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法门为尼,法名妙常。青年书生潘必正因其姑母法成是女贞观主,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寓观内。潘必正见陈妙常,惊其艳丽而生情,经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进攻,终于私合。而陈妙常也不顾礼教和佛法的束缚与潘必正相爱并结为连理。《玉簪记》是一出生旦对儿戏,唱腔优美、情节轻松,深受观众欢迎。笔者收藏的这件珐琅彩瓜棱形银盒的盒盖上就装饰有《玉簪记》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潘必正是纱帽加褶子的书生装扮、陈妙常身穿百纳衣手持云帚的尼僧常规扮相,这都与戏曲舞台上无大差异,可是两人的举止动作远远脱离了原戏、冒天下之大不韪。戏中两人,若即若离,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此件盒盖上的画面则相当香艳:潘必正分开两腿而坐,陈妙常则歪坐在潘之左腿上,潘必正一手搂抱陈妙常之柳腰,另一手似在陈胸前爱抚,潘陈二人相视而笑,眉目传情,分明是一幅晚清时期十分流行的“暗春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