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火的就是各种商演,随便一个大点的城市恨不得一周排七场演唱会,其他什么话剧、相声、戏曲等商演也都是遍地开花。
商演多了,各种鱼龙混杂的东西就出来了,没办法,这一波“商演报复性消费”其实就是一阵风儿,过了这村没这店,风头一过钱就不好挣了,为了挣钱,有些团体的有些邪招就冒了出来。
本文要说的是戏曲商演里冒出来的“妖魔鬼怪”。
一、麒麟剧社的“创新”
德云社下属的麒麟剧社在京剧方面沿袭了德云社相声的路子,先从改编和弘扬传统戏剧曲目入手,这一点当然没啥毛病,不过他们的做法也沿袭了德云社相声的路子喜欢打擦边球。
比如麒麟剧社把上世纪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闹剧粉戏《纺棉花》重新搬上舞台,让王梦婷在台上各种搔首弄姿还原当年的劈纺戏。
虽然属于打擦边球,好歹《纺棉花》也算戏曲范围,但之后麒麟剧社在各种戏曲商演中的所谓“创新”显然就有些出格了。
根据网络公开视频内容显示,麒麟剧社在戏曲商演中曾经唱过网络儿歌《挖呀挖》,也唱过短视频热曲《恐龙抗狼》,还唱过韩国女团歌曲《Queencard》,这显然就太过分了。
戏曲发展当然需要改良甚至改革才能实现进步,但改革和改良也是有合理范围的。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改良北京烤鸭,可以在鸭子品种、炭火使用、成熟度、调料以及配菜等多个地方下手,可如果把鸭子换成鹌鹑或者不烤鸭子而是做成白切鸭,那还能叫北京烤鸭吗?
麒麟剧社这种所谓“创新”超出了戏曲改良的合理范围,肯定是不行的。
二、挣钱是合理的
为什么麒麟剧社会把短视频平台上烂大街的快曲放到戏曲舞台上?是因为郭德纲和陶阳他们不懂戏曲吗?
当然不是,他们是懂戏曲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迎合德云社的粉丝。
似乎很奇怪?为什么麒麟剧社的观众是德云社的粉丝?一个戏曲一个相声,这也能重合?
事实上,真正的戏曲爱好者没有多少人会去听麒麟剧社的京剧商演,就算去了,听到《恐龙抗狼》估计能吓个半死,下次再也不敢去。
麒麟剧社的消费人群和德云社相声的消费人群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和郭德纲的粉丝高度重叠。
想当年,德云社排演相声剧《中国相声史》,结果因为笑料少遭遇了滑铁卢被粉丝狂喊退票,这件事给了郭德纲非常大的教训和启示,他明白了一个现实,德云社粉丝欣赏水平不行,听不了正经东西,德云社只能走搞笑路线,他们的粉丝只好吃这一口。
同理,郭德纲的戏曲功底确实有但也确实存在很大硬伤,连侯耀文都说他梆子味儿太大,他在相声舞台上唱戏没什么问题,可要在京剧舞台搞商演,大多数真正的戏曲爱好者很难去捧场。
所以,郭德纲搞京剧商演瞄准的主要消费人群还只能是他和德云社的粉丝,而这些粉丝又是特别追求搞笑的,他们连相声剧都接受不了,更不可能接受正儿八经的京剧。
于是,麒麟剧社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迎合观众群体也就撒开了演,不仅各种小曲、短视频流行曲甚至连相声舞台上的笑场和砸挂都有了,把一台京剧商演最后演成了大型相声剧《杂学唱》。
如果从麒麟剧社商业角度看,只要戏曲商演不违法,唱正经京剧还是演相声剧《杂学唱》,为了赚钱倒也无可厚非,挣钱嘛,不寒碜。
三、千万别谈拯救
麒麟剧社不光把京剧演成了相声剧《杂学唱》,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些演出事故也被粉丝们追捧,比如郭德纲和曾昭娟有一次笑场,居然也成了粉丝口中的“经典”。
种种不正常的情况多了,麒麟剧社自然会遭到一些戏曲爱好者的诟病,但德云社的粉丝不这么想,他们认为麒麟剧社和郭德纲这么整,其实是在拯救戏曲,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戏曲爱上戏曲。
有位网友还模仿郭德纲的口吻来了一句“京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让京剧变得搞笑起来,真的能拯救京剧吗?
当然不能!
想搞笑的话,我们有话剧,开心麻花的话剧就很搞笑,北京人艺的《窝头会馆》也有不少笑料,当然我们还有大型相声剧。
让京剧搞笑,让戏曲变成相声剧《杂学唱》,根本不是所谓拯救戏曲的办法,你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吃北京烤鸭,将鸭子换成鹌鹑,销售数量上去了,那北京烤鸭以后直接改名北京烤鹌鹑,拯救的结果反而变成了毁灭。
可能有些德云社粉丝会不服,麒麟剧社和郭德纲吸引了那么多观众去看戏曲商演,难道这不是在弘扬戏曲拯救京剧吗?
这个问题一方面还是关于烤鸭和鹌鹑的问题,你打着北京烤鸭的幌子卖烤鹌鹑,确实为北京烤鸭扬名了,但这种扬名对真正的北京烤鸭又有什么意义?坏处反而大于好处。
还有关键一点则是一位网友回答的:如果有一天,郭德纲不再演京剧了,那现在那些去看他戏的观众,会不会去看其他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呢?如果会去,那么郭德纲确实是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如果不去,那么,他演的京剧和真正的京剧就没什么关系。
不排除有少量德云社粉丝会变成真正的戏曲爱好者,但对于大多数冲着郭德纲才去看戏的德云社粉丝来说,其他戏曲舞台不唱《恐龙抗狼》也不唱《挖呀挖》,更没有笑场和砸挂这些相声内容,他们还会去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其他戏曲团体也唱《恐龙抗狼》也跳韩国女团舞了,德云社粉丝就会买票去看?非常够呛。
如果戏曲行业都学麒麟剧社唱《恐龙抗狼》,恐怕到最后不仅德云社粉丝没吸引来,原有的戏曲爱好者也都会避之唯恐不及,那样的话,戏曲行业才真是要完蛋了。
综上,对于麒麟剧社把戏曲商演搞成相声剧《杂学唱》,从商业角度讲我们没什么可说的,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在商言商没毛病。
可是,如果有人说麒麟剧社和郭德纲这么做是在拯救京剧弘扬戏曲,那就是大错特错甚至和现实逆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