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以参与,西安新街道命名这次走心啦

来到西安已经二十三年,最喜欢西安的夏天和初秋。春天里,最不愿意进城,去早了路边光秃秃的,再晚点去,法桐的飞絮毛毛漫天飞舞,真不知道这树繁殖能力这么强。晚秋更不愿进城,秋风扫落叶,整个人心情都跟着凋零。夏夜里最喜欢流连在南大街,向北,唯美钟楼流彩于路中央,向南,雄踞的南门虎背熊腰蔚为大观。南大街短短一段,可其中典雅和繁华总是透着从容和深沉,这也是有别于其他三条大街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南大街的名字简略了些。在有史书可查的档案中,南大街是西安最古老的街道,隋代这里就是主街。多年前这里叫上安门大街,上安门听着都有画面感。据说南大街的名字是朱元璋改定的,简单直接,沿用至今。路名,尤其城市街道名字,是活着的历史,其中的一定有故事。街貌现状只是此刻瞬间,特定名字则能抚今追远,想起从前。在重兴汉唐繁华的西安里,更是如此。马厂子,望文生义,这里注定和一大群马有关。城里怎么有大马厩呢?一旦有疑问,就进入了历史长河。唐代,这里就是京兆驿站,全国最大的快递发货站。那时候没有骑着电车的快递小哥,有的就是日行千里的快马加鞭。作为唐代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运输工具的马匹注定要多。地名背后一定有个悠远的故事,在西安的确如此。朱雀路。此路是以前唐朝的中轴线,唐朝皇帝往城南祭天所走街道。这条街道又称天街,韩愈古诗有所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子午路。西安的南边有一条子午大道,在古代是连接川陕的唯一通道,三国演义里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议子午谷奇谋,子午路就通向秦岭的子午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杨贵妃吃得南方荔枝就是从这条路上送过来,历史上把子午道又叫“荔枝路”。未央路。西安北中轴线的路叫未央路,取名由来汉朝的未央宫,在古代诗词中也多有提及。“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凤城路。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因西汉长安的凤阙而得名。后秦姚苌建都长安,看到高耸的凤阙慷慨歌曰:“长安城西有凤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丰,再鸣五谷熟。”梨园路。“梨园”的说法,出自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音乐戏曲学院。杜甫回忆起当年的梨园盛景时写下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下马陵。相传,汉朝时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埋葬于此。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后来因为口音又被称为蛤蟆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所提及:“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兴庆路。源自唐朝长安三大宫殿之一的兴庆宫。唐玄宗、杨贵妃常在兴庆宫内举行活动。李白的《清平调》便是起源于兴庆宫的沉香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金花路。传说这里是唐皇帝选秀时,四方秀女训练与居住的地方,秀女一但被选中,就成为嫔妃,犹如金花一般,故此得名。洒金桥。洒金桥,把西安人从早餐到晚餐似乎全包了,有地道的胡辣汤、羊肉泡,以及各种让人眼馋的小吃。据《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甜水井街。据传说,古代西安井水均为苦水。唐时,湘子无意中开出来一汪水井,入口甘美、清热解渴、润肺和脾;洗头洗脸,清爽滑腻;用以洗身冲澡,体肤光洁润舒、嫩柔增色,自感体态轻盈。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名字自此而来。道路街巷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路名不仅直接指代城市的道路,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城市的美。去年开始古城焕发新颜,三改一通一落地系统工程中,很多断头路被打通,一些背街小巷经过拓宽改造之后也将承担更重的城市交通任务。新建的立交桥和交通枢纽也将先后投入使用,这些街道的命名也提上日程。如何延续西安的地名文化,打造出地名品牌亮点显然不是小事。9月15日,西安市民政局举行全市地名工作专题会议,对地名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并联合市城管局针对全市范围内的未命名市政道路、未命名立交、桥梁、隧道等市政交通设施开展大排查活动。为广泛征集相关线索,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此次大排查活动邀请市民参与。也就是说,一些新地名或许就是你的创意和推荐。日前,西安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已经陆续推出新路名公示,更是诚邀市民们发表意见。(西安市民政局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