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出特色民俗之亮箱戏秦声戏语

戏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样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精神世界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她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的戏剧把非常优美的传统艺术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 《长生殿》剧照在戏曲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色演出形式。“亮箱戏”便是其中一种形式。又称“亮角戏”“亮角”“亮人头”,是旧时戏曲班社的一种特色演出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展示本戏班的衣箱、行头以及演员阵容等,实际上是一种广告,争取观众、保障戏价、招徕台位。剧目的特点是,用箱多、角色全,所有新服装、新头盔、新道具均可亮一亮。《长生殿》剧照(一)亮箱戏的形式徐德荣的《淮阳旧时班规习俗》中介绍了几种亮箱戏:一是组建科班的亮箱戏;二是科班艺徒第一次登台的亮箱戏;三是新建戏班第一天演出的亮箱戏;四是旧班设置新戏箱的亮箱戏;五是麦假期间借人房屋搁置行头、麦收后向房东表达谢意第一次演出的亮箱戏等。这种分类比较具体且具有地方性。《对花枪》剧照一般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亮箱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新台口的亮箱戏。旧时北方的戏班每到一个新台口,第一天演出或第一场演出称为亮箱戏。亮箱戏多演角色多的大戏,且戏班亮箱戏演出一般不售票。亮箱戏的演出,意在向观众展示戏班的最佳阵容和最好戏装行头,从而证实戏班的综合实力,以取得观众的良好印象。第二,新戏班的亮箱戏。为显示阵容争取观众,新的班社成立之后,最初几天的演出,必须演出角色众多、行当齐全的戏,这种戏也称为亮箱戏。在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新班组成后,首先要考虑在某城或某大集镇亮箱。《对花枪》剧照所谓亮箱,就是义演四至六天供群众观看,以借此机会扩大宣传,增加本班社的知名度,争取更多的地方来批戏。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带,新的班社在各方面准备齐全后,首先在成立村首唱三天,一方面是答谢戏主,另一方面也是亮箱亮人马以扩大宣传,再方面也是通过这次演出,给演员定工资。与老戏班在新台口免费演出一天或一场亮箱戏不同,新戏班的亮箱戏免费演出的时间更长,目的同样在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阵容、行头,证实戏班的综合实力。(二)亮箱戏的演出习俗北方地区不同的剧种大都有自己的亮箱戏。豫剧从初始阶段至20世纪30年代,红脸戏一直占主导地位,衡量一个豫剧戏班的水平高低,主要看红脸演员的水平如何。“红脸一般须披挂扎靠,可以显露戏班的箱底,所以多数亮箱戏都是红脸戏”。旧时河南省洪县一带“称《反阳河》为亮箱戏,该戏有四男四女八身靠出场,故称。一般正戏均唱《反阳河》,戏班的家底如何,可在戏中得以显露。群众传有顺口溜:‘正戏不用点,一炮崩出仨红脸’。”《反阳河》剧照除此之外,能够展示蟒靠的其他行当的剧目,也往往作为亮箱戏演出。如常香玉参与演出的亮箱戏《二龙山》,“开演打破了过去以打击乐长时敲打、烘托和‘老面墩’的登场,只见乐队整壮齐全,气势轩昂。首先由‘十八高难度的筋斗和开打,使观众眼花缭乱,不时博得满堂彩。《二龙山》剧照由于亮箱戏的主要目的是炫耀,意在追求其广告效果,难免会“走火人魔”。年,甘肃省兰州市“新修成的大舞台踩台开演,全体演员近百人,全是蟒靠,生净丑旦同时出台,演的《昊天塔》,金碧辉煌,亮箱诚为洋洋大观,这样丰富的戏箱很少见。”如有的戏班只是为了亮箱,演出亮箱戏的时候不分剧情和角色,把该穿不该穿的全都穿出来,一座小小的戏台子挤满了八蟒十靠,看上去一片金盔银甲,令人眼花缭乱。这种亮箱戏除了“炫耀”,并无艺术价值。参考文献①编委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②编委会,河南戏曲史志资料辑丛:第11辑[M].郑州: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③马紫晨.中国豫剧大辞典[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④马紫晨豫剧:上册[M.郑州:河南文化出版社,:.⑤马紫晨.豫剧:上册[M].郑州:河南文化出版社,:.⑥编委会,河南戏曲史志资料辑丛:第10辑[M].郑州: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