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不断衰落,有什么办法振兴呢

我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一个年轻的戏曲爱好者,我非常喜欢传统文化,传统戏曲文化。不可否认,喜欢戏曲的人们越来越少,不仅仅是京剧面临着衰落,其他的地方剧种也一样,都有这个问题。我认为,戏曲文化的发展在于年轻人,戏曲的传承也在于年轻人,年轻人是戏曲的未来,戏曲的希望,也只有让年轻人喜欢戏曲艺术,戏曲的传承才能够得到保证。今天的戏曲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衰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⑴年轻人对戏曲存在着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喜爱戏曲的朋友确实在不断的减少,虽然没有具体数据表明,但是从我们身边的情况也可以发现,年轻人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很多人不了解戏曲文化,排斥戏曲文化。这个原因我深有体会,当我把喜欢戏曲这个爱好说出去的时候,总是会引起别人的嘲笑,因为大家都认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应该喜欢戏曲,戏曲的都是老年人看的,可以看出,戏曲在年轻人之中是有一种偏见的。就是因为我这个原因,我还有一段时间怀疑了自己的爱好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合潮流,也应该喜欢游戏吗?自从我找到了一些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时,我才发现并不是我脱离这个时代,我也坚持认为,“爱好不分好坏,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魅力,有着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美,这种艺术形式是其他电视剧,音乐比不了的。⑵这个时代缺乏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作品不能够与时俱进,现在很多戏曲作品都是上世纪的经典作品,这样的作品很少能吸引新的观众。我相信很多喜欢戏曲的朋友们都会有这个感觉,就拿我喜欢的豫剧曲剧来说,现如今经常听到的唱段不还是刘派《打金枝》、《辕门斩子》、《十五贯》,常香玉常派的《花木兰》、《大祭桩》、《红灯记》、《人欢马叫》,还有《刘墉下南京》、《南阳关》、曲剧《陈三两》、《包公辞朝》等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观众朋友们的喜爱。不过也不能全盘否定,曲剧豫剧还是由一些新的作品的,比如豫剧《咱家闺女》、《天绿》,曲剧《花落花又开》等等,但是显然这些作品的名气远远不如传统剧目,作品的表达上还需要下功夫。多创作一些符合时代,传播正能量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朋友。⑶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很多人缺乏对戏曲的了解。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管任何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再好,魅力再大不宣传都不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都非常的快,如果你不去宣传,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了解这种艺术,更别说去喜欢了。现在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完全可以利用像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这些软件去传播戏曲艺术,还可以开展戏曲知识讲座,让更多的人真正的喜欢上戏曲这门艺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振兴戏曲呢?⑴加大戏曲文化传播力度,多举办比赛,多进入社会交流,提高戏曲的影响力。戏曲的发现出现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传播的力度不够,真正了解戏曲文化的人不多。在今天我们这个技术发达的时代,我们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工具去宣传戏曲文化,比如,今日头条、快手、抖音、B站等新媒体,还可以利用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传统的方式去加大戏曲的传播力度。戏曲文化传播不仅需要专业的戏曲演员的努力,同样也需要许许多多戏迷朋友们的努力,媒体的努力等等,只有知道戏曲的人多了,喜欢戏曲文化的人也就多了,这样才做到了真正的发展。⑵打破原有的师徒传承模式,可以多开戏校,鼓励戏曲学校的发展,通过“师徒+师生”的模式,尽可能的多培养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有的这种戏曲传承模式需要做出一点改变。只靠师徒传承,一个师父的精力有限,另一个是传承的人数太少。这种传承的模式不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时代的需求。⑶打造戏曲文化品牌,走商业化的道路。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戏曲文化完全可以有商业化道路。有些人可能担心戏曲如今处于低迷期,戏曲这种传统艺术的市场可能会太小,我认为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郭德纲老师相声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传统文化是有市场的。我经常在看到一些评论说因为张云雷我喜欢上了传统戏曲,传统文化,可见戏曲可以走商业化的道路。但是商业化道路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够极大的带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只为了获得利益,而忽略了戏曲的质量,戏曲的传承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带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同时又不至于降低戏曲的传承质量。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对与不对请大家去讨论。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我真心的希望戏曲这门传统戏曲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