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
谁都承认,戏曲是文化瑰宝。“一桌二椅”的舞台上,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处处呈现东方写意美学的诗与画;文学、音乐、表演千锤百炼融汇一体,中国式“蒙太奇”屹立世界文艺之林,丝毫不逊于人,其艺术性举世公认。
可是,剧场再大,受众面还是小了,戏曲舞台艺术传播力天然比不上时尚直观、面向大众的电影电视;古典戏剧表演体系和内容深深嵌入传统历史文化,接入现代生活难,当代观众与之有精神文化隔阂;“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演员表演能力和观众粘性要靠长时间“熏”,演员登台,一句荒腔走板的唱,就惊走了老观众;唱得再工,一句慢板十个字唱五分钟,吓跑了听惯了流行音乐、不懂戏的年轻人……
戏曲是群众捧起来的,社会各阶层都曾参与建设,从草根一路唱到殿堂,形成了过去全民的艺术。群众基础变弱了,是它在当代走进“瓶颈”的根本问题所在。
NO.02
如今,新媒体平台兴起戏曲风潮,梨园新生力量通过直播、短视频、线上互动,与更多年轻人在网络上相遇相识,格外令人惊喜。
国力跃升,“国潮”流行,年轻人正自信地探寻民族文化根脉,重新发现传统的魅力。而剧场演艺事业“上云”,是数字技术重塑社会生活的大势所趋。
尽管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受限、容量有限,只能以普及为主,难以承载戏曲最引人入胜的那部分形神风韵,但这种传播方式,与观众平等交流,互动性亲和力强,一鳞半爪的介绍、一招半式的演绎,都让更多年轻人推开戏曲园林的门扉,“方见春色如许”。
现在的戏曲需要这样的艺术引流。再好的艺术,如果不俯下身子培养观众夯实基础,而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赏,最终只能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走向小众,依赖温房,摆进“橱窗”。
NO.03
戏曲是大俗大雅、雅俗结合的艺术,过去因为“接地气”、“重生活”,创造了历史文化辉煌。它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死,脱离民间就会枯萎,一味媚俗也会堕落。
只有为观众唱戏,唱对观众有益、观众爱听的戏,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守住根,立住魂,攒老底,出新活,沉下去,唱起来,才能继续唱得剧院厅堂、坊间村头采声不断掌声如雷,继续唱响中国人的时代清音、文化神韵、原乡情愁。
撰稿:吴晓征
你会喜欢
省委书记用36张PPT晒出省辖市一季度工作评议结果!
让我们抱抱你,来自星星的孩子!
爸爸:我穿上警服一定比您帅
云观鸟
猜猜看,这是什么鸟儿?
安徽美食地理|一箸春鲜,悠然江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