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子荣”到“江姐”,从《壹号机密》到《洪湖赤卫队》……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浦东的传统戏台将变身“红色讲台”,“上海的声音”将牵手“国粹”京剧,歌颂建党百年。
1月12日下午,小编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应于去年举办的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顺延至今年的3月20日至5月2日举行。作为国内唯一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集中献演14台19场戏曲演出,部分剧目也是在剧场上座率恢复至75%后首次回归舞台。
从“威虎山”唱到“杜鹃山”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高亢的旋律,豪迈的情绪,熟悉的曲调,在新闻发布会上,短寸头、圆眼镜、时尚偶像风范的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傅希如一开嗓,就调动起能振奋几代人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而《智取威虎山》,就是将于3月20日至21日亮相的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开幕剧目。
上海京剧院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兼具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历经数度重排,60余载常演不衰。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将再度饰演传奇雄杨子荣,带来脍炙人口的唱段与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演,展现“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勇豪情。“小时候,我看李连杰、成龙的电影觉得好帅,就也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傅希如透露,他的从艺之路很曲折,最早是拉京剧出身,为了实现英雄梦,才支撑他改行,选择成为一名京剧演员。
4月24日至25日,作为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闭幕演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派表演艺术家、第十一届“梅花奖”得主史依弘将再度唱响现代京剧《杜鹃山》,带领观众在“乱云飞”的优美唱段里重温红色经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杜鹃山》距离上一次在东艺登台已过整整十年之久。为了让当下年轻观众也能体会到《杜鹃山》中的革命精神,史依弘在重塑创造柯湘这一人物上颇下功夫。她认为,不能一味追求人物的高、大、全,而要赋予人物更多的时代感,让角色更“人性化”。《杜鹃山》的“旧瓶换新酒”,将使“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闭幕更“有戏”。
“上海的声音”回“娘家”
沪剧被誉为“上海的声音”,浦东是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滑稽戏也是备受浦东老百姓喜爱的地方剧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姐》《壹号机密》《上海的声音》三部大戏将登台东艺,唱出对党、对祖国的祝福。
3月23日率先登台的是全国首演的上海沪剧院红色经典传承沪剧《江姐》。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透露,这一版的“江姐”饰演者是年出生的洪豆豆,是沪剧院迄今培养出的最年轻的主演,朱麟飞、丁叶波、徐祥等其他剧中演员,也基本是她的同学,可谓是“老树开新花”,青春气息浓郁。
由茅善玉本人监制并主演,朱俭、茅善玉、王丽君、王子涵、丁叶波、金世杰等一同主演的原创大型沪剧《壹号机密》,将在3月31日上演。从年上演以来,该剧经过多轮修改,在剧情、舞美、表演形式上不断升级,实现了生活戏剧化和戏曲生活化的有机结合。这两部作品背后,是沪剧人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与根本宗旨,持续发挥着突破创新的奋斗精神。
紧接着,将在4月5至7日登台东艺的,还有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精心打造的献礼剧目——大型滑稽戏《上海的声音》。“我家住上海,一代又一代……”在黄浦江边的老城厢一座座不起眼的老房子里,住着几户普通的人家。正是这些普通人家,与国同呼吸、共命运。这部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汝刚监制的滑稽戏,将如何表现出上海发展与国家富强,令人拭目以待。
长三角剧种闯荡“大上海”
为加强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文化联动,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也将呈现更多种类的长三角剧种,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带来更多创新探索。
茶馆里设置一桌二椅,三弦、琵琶嘈嘈切切,吴侬软语道尽古今故事,让台下三五十名观众如痴如醉,这是大家对于苏州评弹的普遍印象。4月11日,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将以新版《高博文说繁花》,在能坐上千人的东艺歌剧厅内进行首次公演,探索评弹艺术的全新可能性。高博文介绍,这部作品改编自金宇澄茅盾文学奖获奖沪语小说《繁花》,演出将按照评弹的叙事传统,每一回书目对应小说的一个章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独立性。
“金老师在小说中常初现‘不想’两个字,这让我们改编时十分头疼,既要阐明他的意思,也不能违背原著的含义,我们必须要对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现代化的表达。”高博文透露,演出将以苏州方言为主,而人物对话则运用上海方言,结合评弹的传统曲调,在保留曲种的独特韵味的同时也注入新的色彩。
4月21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也将带来他们的原创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由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领衔主演。与常见的以梅兰芳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同,这一次的《梅兰芳·当年梅郎》没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