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崔学庆见习记者陈凯)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濮阳市曾获得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及两次“好”等次。
年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范县、台前县在内的14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濮阳再无贫困县,河南再无贫困县。
31.65万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濮阳市脱贫减贫成效显著,实现31.65万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个贫困村高标准出列。省级贫困县濮阳县、国家级贫困县范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台前县相继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年年底,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元、.1元、.6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2%、6.1%。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均实现了平时吃得饱,肉类、蛋类、奶制品或豆制品想吃随时能吃,就业扶贫政策覆盖率98.92%,生态扶贫政策覆盖率82.39%。
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对人均纯收入较低、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等10类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进行重点帮扶,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数逐年降低,目前已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
谋划实施个产业扶贫项目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濮阳市以项目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总抓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6.17亿元,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个产业扶贫项目。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4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6.02亿元,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政府+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保险”等带贫模式,产业扶贫政策扶持覆盖率由脱贫攻坚战以前的44%提高到%,户均收入由脱贫攻坚战以前的元提高到元。
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两提一增”行动,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集中观摩活动,现场打分点评,并将结果在《濮阳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促使项目建设明显加快。
“两手抓”促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濮阳市努力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既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大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在硬件建设方面,累计投资亿元,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城乡线路总规模达条,75个乡镇个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公交化运营率%。建设农村文化广场个,并配套建设健身文化广场,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丹江水润濮阳”项目,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清丰县、南乐县率先实现丹江水全覆盖。建设村卫生室个,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大力推进网络覆盖工程,贫困村通宽带率%。实施电网升级改造,贫困村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90%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6.8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全部达标。着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集体经济的行政村由年年底的19.85%提高至目前的%,村级组织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1.26万场,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37.8万场,组织“公益演出下基层”演出场、“戏曲进乡村”演出场,为农村群众送上道道文化大餐。深入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主旋律精品电影部、科教影片96部,个行政村已放映公益电影28.2万场次。建设爱心超市个,募捐万元,鼓励贫困群众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兑商品,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深入开展“六评六比”活动,评选最美婆媳、最美家庭、最美脱贫户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树脱贫致富模范典型,选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户,制作“红黑门牌”上墙,设立“红黑榜”,驰而不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召集脱贫户、党员、群众代表讲解党的政策、村风民风、家风教育等,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农村居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险扶贫等,群众“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濮阳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慢病签约率%,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4.09%,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聚焦特殊困难群众,探索“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四种模式,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