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民歌《放风筝》的版本也有很多,一般说的河北民歌《放风筝》就指沧州一带流行的版本。它描写了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趁阳春三月,带着各种风筝去野外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曲调优美流畅,加上旋律装饰和衬腔拖腔,特别是结尾清角和变宫偏音的出现,更别有韵味。河北省歌舞剧院曾据此创编过同名舞蹈。
05:00《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它以《西厢记》的故事为歌词的基本蓝本而在全国广为流传,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有人说是明朝朱元璋为了警戒群臣对于权力,钱财,女色的贪婪,亲自写的歌词。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地区的版本,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中。而北方特别是华北的代表性《茉莉花》即是我地版本。虽然版本不同,但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旋法也有类似。
以
《茉莉花》
素材创作的舞蹈音乐在全省比赛中获奖
05:04《花狸虎》是流行于沧州东南一带的秧歌表演形式。成年的男舞花狸棒头戴老虎帽,用虎蹲,虎跳,扭腰,晃头动作,表现的活泼诙谐;女的用拧花,闪腰,跟跨,跳步舞扇。舞曲原来叫《十二月》,后来也叫《十个字》,即每段一个数字,唱“刘备、吕蒙正、二郎神”等十个古人。我国著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解放区的天》即据此改编而家喻户晓。
舞蹈《花狸虎》展示了少儿欢乐活泼的性格和情趣。
我据此音乐元素创作的少儿舞蹈《武乡虎娃》,曾参加了年的《中国国际儿童艺术节》。
沧州是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也是河北梆子的发祥地。少儿舞蹈《栆乡娃》以河北梆子的音调为素材,表现了栆乡孩子天真可爱的情景。
04:31放风筝(古筝)部分04:53来自音乐飞扬歌词辑以沧州民歌改编的《放风筝》即可做古筝独奏曲,也可以做舞蹈音乐,它分为抒情的慢板和热烈的快板两个主要部分。因为网络所限,音频只能上传5分钟内的长度。
作者简介
常连祥,河北泊头人。毕业于河北师大音乐专业。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沧州电视台主任编辑。客座于沧州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