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出版兴起,明代书籍有何新气象通俗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60xh.com/xinwen/kjzh/54478.html

何为“通俗文献”?这是开始论述“通俗文献”前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术界此前并未有“通俗文献”这一概念,只有对“营利性商业出版”、“坊刻”的研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出发,明中期以后随着营利性商业出版兴起而出现的这些流通于市民阶层的书籍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献确有着很大的差别,故将它们专门分类别出,予以专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明中后期通俗文献的性质

一通俗文献的性质

1内涵

“通俗文献”一词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定例,这是因为学术界此前有针对通俗文学,小说、戏曲,通俗类书、医药指南、科举参考、蒙学读物等等通俗读物的专门研究,但并无关于此类通俗文献书籍的整体研究和归纳总结,也没有从书籍史角度对这些通俗读物作类型学上的分类整理与归纳的研究。

“通俗文献”不同于上层知识分子和一般文人士子阅读的精英文献,而是最大程度上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共享、同时主要阅读者又是中间阶层的文献书籍。

“它们所反映的思想文化,既非上层的精英文化,也不能定位为下层的庸俗文化,显然,来自于坊刻,以售卖营利为主要目的,作为商品流通于书籍市场的图书文献是当时拥有最大阅读群体、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献。

借助商品市场的流通性与影响力,它们普遍地进入到当时的士子、商人、市民乃至农民等中间阶层的人们的生活之中,而这批文献正是“通俗文献”的主体。

除了这部分主体以外,通俗文献中还存在一部分不经由商品市场流通的文献,它们主要是寺庙、民间宗教组织印制的宝卷、善书、功过格等通俗宗教类文献,这类文献通常是通过分发的方式进行流传,很少在商品市场上流通。

总而言之,通俗文献是一批主要由书坊印制,随着商业出版而兴起的,流通于世俗社会,主要阅读群体为社会中间阶层,具有强烈实用性和功利主义倾向,融会贯通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一种特定的文献类型。

2特性

“通俗文献”有着怎样的特性,它们是如何区别于当时的其他文献的,这是一个在着手文献的搜集、分类、整理前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根据以上“通俗文献”的基本定义,笔者将通俗文献的特性概括为如下三点:商品性、世俗性、实用性。

其商品性体现为“随着营利性商业出版兴起,以坊刻为主”,世俗性主要由于“流通于世俗社会,受到广大中间阶层人们的欢迎”,实用性则在于“其明显的实用与功利主义倾向”,这三大特性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充实了“通俗文献”的完整内涵。

商品性指的是通俗文献作为一种商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通俗文献往往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利润而进行生产销售的。书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是明中后期坊刻发达,商业出版兴起以后出现的现象。

二通俗文献中价值观

1商业属性

实际上,书坊所大量刊行售卖的书籍,无论是用作日常日用、科举晋升、行商牟利、医药指南、小说戏曲,无处不体现着非常强烈着商业属性,呈现出与以往代表精英主义文化倾向的传统经典书籍全然不同的面貌。

正是由于明中后期通俗文献所具有的商品性,当它们作为商品在书籍市场上流通,便能够几乎毫无障碍地进入任何一个愿意出资购买下它们的人的生活,无论此人是士子、商人还是普通的市民或农民。因此,通俗文献在具备商品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俗性:它们既然流通于商品市场,便必然流行于世俗社会。

通俗文献中所包含和体现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趣是庶民的而非精英的。为了能够俘获最大的读者群体,获得更好的销路,通俗文献的内容往往与普通民众的世俗生活息息相关,而并不像精英文献那样,特别地属于某一个阶层或是某一类人。

2庶民生活

记载了莴苣这样一种平民食物的性质、功效和食用时的注意事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通俗文献不像传统的精英文献,往往书写圣人之言,记载精深的思想和正统的历史。

相反,这些具有强烈世俗性的文献多聚焦于庶民生活,其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极大地包含了庶民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技能与世俗智慧。

同时,从上面这则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通俗文献的文字表述通常是非常浅显易懂的,粗通文墨的人很容易便能读懂并理解,不需要其它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绝不诘屈聱牙,艰深晦涅。为了帮助读者阅读,通俗文献中还经常加入插图,一方面增加了可读性,使得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书籍的阅读难度,如明万历时人王磐所编《野菜谱》,即采用图文相间的方式,介绍了几十种可食用野菜的相关资料,并且作者还将这些野菜的性状、食用方法等信息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方便人们阅读和记诵。

明中后期通俗文献的性质与类型

一通俗文献的类型

1日用类通俗文献

最早对日用类文献进行研究并对其概念和内涵作出解释的是日本学者酒井忠夫。据吴惠芳对其著作《中国日用类书史研究》的介绍,酒井忠夫对于此类日用类书文献的研究源起于其师仁井田教授,他将老师所搜集到的日用百科类型的资料命名为“日用类书”,并这样解释其命名由来。

总体而言,关于明代日用类书的研究并不能说十分充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