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在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举行。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0日讯(记者万旭明)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日程过半,戏剧人的交流也逐渐深入。19日,“守正·创新——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持续了一天的讨论中,众多戏剧名家、院团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声,呼吁演员踏实练功,提高素养,拥抱观众。
练功、修身,在舞台上历练
新晋“梅花奖”青年演员楼胜在《临江会》的演出现场。记者许魏巍摄
19日晚,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楼胜上演折子戏专场,新晋“梅花奖”戏曲类榜首的超强实力惊艳了满场观众,也让人们感慨:“好功底自会有好回报。”
在翌日的论坛中,“练功”二字就被频繁提起。年过八旬的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惋惜道:“前不久看了一位演员的专场,条件好、嗓子好、身段好,但唱到最后嗓子越来越发毛,越来越力不从心。”他直指,这说明唱功缺乏。“现在的青年演员理解能力强、知识面广,但练功的劲头、钻研的劲头是大大不如从前的。”
无独有偶,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侯岩松也提到:“当下话剧有着丰富的表演方法,但演员在应对复杂的表演时,如果身体的表达贫瘠匮乏,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因此我们需要练功,需要进行音乐、舞蹈、武术、绘画等各种技能的学习,唤醒身体的潜在能力。不断打破自己能力的极限,为舞台准备一个训练有素的身体。”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的讲述,则令人明白这个全员高能的团体如何炼成:“未满35岁的青年演员,只要当天没有演出,就要求在练功房练功。从基本功训练开始抓起,鞋子练破了随时以旧换新。”而且,这个团里严格要求演出前禁烟禁酒,要求下乡演出时“在农户家吃饭不能挑三拣四,要自行打扫卫生”,要求“成为顶梁柱的演员,不忘螺丝钉的本色”。
中国剧协副主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也独有一套培养方法:为再芬黄梅青年团打造专属的小剧场舞台,每周演出五天,全年不间断售票演出,将演员的考核成绩与演出资格、薪酬挂钩,真正在市场、在舞台上历练演员。
拥抱观众但不媚俗,不被流量绑架
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在汉出席艺术高峰论坛。记者许魏巍摄
论坛中一大主要论题为“构建中国戏剧表演体系”,对此,中国剧协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说道:“建设表演体系的前提是创造出有效的作品,也就是有受众的、能够为人民大众喜爱并承认的表演。”
“历史上戏曲的繁盛时期,都是外行对它感兴趣。如果只有内行人,我觉得是一个悲哀。”山西传媒学院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主任、教授白燕升说道:“我们不能只是为老戏迷服务,要让更多观众欣赏你的好,不能只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自说自话。”不久前,白燕升团队刚进行了7场直播,高峰流量近万人次。他提醒道:“表演者要有传播意识,但不能被流量绑架。应该有真功夫、做真演员,建立健康的观演关系,而不是为了追求可怜的流量自降身价。”
中国剧协副主席、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则分享了自己的“触网”经历,针对“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农村演出多,城市演出少;赠票多,包场和买票少”的困境,不会说普通话、不懂互联网的他从年开始,在学生的帮助下接触网络。年3月入驻快手,半年多以来,他的条视频已赢得了累计8.6亿人次的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