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与歌剧同梦访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日讯(记者陈尹荔)近日,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由省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戏剧家协会组织、选送的福建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孙砾金榜题名。获奖后,孙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跨越百年的隔空对话“就觉得这是身边的人、家中的事,就觉得特别地亲近。”刚刚摘“梅”而归的孙砾每天晚上都排练到快11点,可疲惫不堪的他一说起“林觉民”这三个字,嘶哑的声音就不自觉地高了几度。《与妻书》是孙砾这次获奖的终评作品。它讲述了辛亥革命期间的年,参加广州起义的福州志士林觉民被大清朝廷俘获后,决心赴死,临刑前留下一封给怀孕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主审官员两广总督及夫人、广东水师提督被绝笔信感动,试图劝降林觉民,但他严辞拒绝,慨然赴死,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从辈分上论,他是我的太叔公,是我奶奶的叔叔。从小奶奶就会讲很多他的故事,带着我从小的理解,深深埋藏在心里。”孙砾说。终评剧场,在公堂上,两广总督怒声一喝,问:“你叫什么名字?”孙砾振声而答:“林觉民!”“这个名字脱口而出,这是全剧我第一次起鸡皮疙瘩的时候!然后,在公堂上,我用铁铐一下一下狠狠地砸向自己的胸膛。这是全剧我最满意的部分。”孙砾说,“用一种自我赴死向他们宣战,你们对我的审判无非就是让我去死,我不需要你们,我自己可以去死,你们认为对我最大的威胁对我来说丝毫不足挂齿。特别震撼!你会被真正感动到,你会找到他作为革命者内心无比激昂的那个点。”“我们反复琢磨这段,这段戏不好演,演不好观众就觉得很炸。观众在这一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也感到努力没有白费。”孙砾说。03:07在刑场上,孙砾仰天长啸:“正因为夫妻情笃,我怎敢把崇高的爱情亵渎,面对牺牲,我义无反顾。”“我唱‘义无反顾’这句,我跟作曲老师章绍同说,这里要有一个最高音的情感爆发,虽然是男中音,但我一定要挑战高音A。章老师听完试唱后说,“一定要这样!孙砾,我原先不敢写,但是你做到了!”“在我从小的理解里,他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有精神世界,也有他的情感世界。他是个正常人,他并不是个疯子,也不是个变形金刚,他不是刀枪不入。但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他舍去了他的生命,他舍去了他的爱情,用他柔弱的身躯去为民族革命而奋斗。”在向记者讲述对林觉民的角色揣摩时,孙砾说,“我想要这个人物是非常丰满的一个人,通过塑造这个舞台形象,让大家感觉到革命烈士的人性、情义,在仰望之余有更多的共情。”孙砾介绍,整个剧本他觉得最浪漫的台词是,林觉民慷慨赴死前对妻子说“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但是他后面又说“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如果你舍不得我,你就到我的梦里来,我在梦里陪你嬉戏’。林觉民是有多么爱他的妻子,有多么浪漫,也是有多么乐观。千千万万的舍不得中蕴含了很多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孙砾说:“在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之下,革命者也是普通的人,他把生命留给了信仰,把情感留给了爱人。我也是部队出身的,这种有血有肉特别能打动我。”这部剧是古典戏剧理论“三一律”的经典体现,时间、地点、情节极其紧凑,又融入了大量舞蹈元素和肢体语言,经常是引吭高歌后又有上下翻飞、奔跑爬跪等大体力的动作,刚喘完又要保证非常平稳的气息支持演唱,在经常性的强力爆发之余,又要保证非常精准的弱声长发,这种水与火、生与死的交替让孙砾时刻都有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一个唱功戏!从低音A到高音A,横跨三个八度,好多难度是我自己加的,我觉得情绪到那块我一定要。丰沛的情感表达,又极富表演的戏剧性,这部剧绝对不亚于任何一部高难度的国际比赛的作品。”孙砾感慨道,“在表达理想时,要用接近明亮的男高音音色去刻画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陈述心迹时,要用男中音的浑厚沉稳去塑造坚定刚强的人物形象;和妻子诀别时,要用极其柔弱极其高难度的半声弱声去表达思念和牵挂。这样,才能符合大家反复研讨后认为的,林觉民既要是孔武有力的铮铮斗士,又要是儒雅端方的谦谦君子。”冰姿自有仙风。在五谷杂粮熏染的人间烟火中,解读慷慨义士的千头万绪,接续民族魂脉的五运六气。孙砾塑造的林觉民,是诞辰周年的先烈林觉民,是他从小心心念念的先人林觉民,是经过历史与现实检验的林觉民,是当下国人精神世界里需要的林觉民,是被中国戏剧表演个人最高奖认可的林觉民。“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演出,也不只是一场梅花奖的终评演出,而是我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新中国美好时代的普通百姓,对英雄不朽灵魂的致敬!”孙砾说。对民族歌剧的不懈探索得奖在朝夕之间,却远非一日之功。“创作过程大家几次采风,然后以最快速度修改创作。这个过程让大家既是很煎熬,又是很期待,所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创作过程中。”孙砾说。《与妻书》剧本执笔人周长赋与郑怀兴、王仁杰并称全国戏剧界公认的新时期“福建剧作家三驾马车”。他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二次获文华剧本奖,共摘得十多个全国性大奖。“周长赋老师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第一稿的剧本很快就出来了,经过反复讨论,导演、作曲家给了很多建议,总共大改了5稿,小改小修小补的就不计其数了。”孙砾说。《与妻书》作曲是三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著名作曲家章绍同。“创作历时三年,两次因心脏病住院。写的太激动了,但是他自己不一定承认。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完成这个作品,他觉得是他想要追求的一个艺术的高度。”孙砾说,“前后等了将近三年!宁保质量,不赶时间;不出精品,我们宁可等待。”据孙砾介绍,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除了用常规的交响手法来写之外,又融入了很多福建地方元素。比如,写到三坊七巷,用了很多闽剧元素;比如,写到广州起义,用了很多粤剧元素。“这部作品首先用非常民族性的音调作为主题动机。结合了福州闽剧和广东粤剧的音调,让大家听得非常熟悉。但是,这种熟悉不是照搬,你听得像,有这个感觉、风格,但是它又不是。民族性的主题音调在这部歌剧的程式中有4种至5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独唱、重唱、器乐、合唱等。同样一个音调,既有变形,也有二度再创作。这就是取材于民族,用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的歌剧。”“歌剧的舞美往往是以写实为主,舞台上要山就要山,要河就要河,但是戏曲中的舞美是以大写意为主,可以扬鞭一日行千里。我觉得这部作品是美学思想的一个碰撞,我甚至能感觉到梅兰芳、布莱希特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们这部戏中对话,挺好玩的一个事。”孙砾说。孙砾进一步解释说,比如,以往舞台上要表现三坊气巷,可能要有很现实的坊巷,但是这部剧中只是一个楼阁的剪影。舞台中间的一块大方板,翘起来的时候,就是公堂的屋檐威严无比,放下来的时候,又是刑场的道路崎岖不已,最后在上面投影的时候,它又变成一方凝聚着深深情感写满《与妻书》的绢帕。此外,合唱团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景的体现,邓一江导演不停地让合唱人物流动,像永远走不完的三坊七巷。“一块台板上下翻飞,让所有人体会到无数的变化;一条路、一个巷子川流不息、绵延不尽,让大家感觉这就是意象的一个表达……一个大写意一切皆可能,这是西方歌剧民族化的显著体现。”孙砾说。孙砾说,不同的碰撞,不同的自我否定,诞生出新的亮点、新的火花。“梅花奖终评演出当天下午最后一遍彩排,导演还在改舞台上的戏,还在改演员的道具!”孙砾感叹。比如说,有一个场景,陈意映在家中绣虎头帽。演出当天,导演和演员沟通,把虎头帽改成一本书。“因为向南向北读书声是福州三坊七巷非常有人文情怀的一个场景。原来虎头帽寄语的是将要出生的孩子,但是最后还是感觉要用书来代表三坊七巷书香传递、薪火相承。“这晚上都要评审了,按道理下午大家安全就好,但是我们还在不断精益求精地改。导演也有纠结,也有挣扎,也有自我否定。这个过程也许是从上一次留下的问题,到这一次可能经过了三年,也许是这一次我们上台又给他提出来,然后他自我否定可能只有一个晚上。每个人包括编剧,包括作曲,包括舞美……大家都其中参与。”孙砾感慨。“歌剧音乐是国际性语言。《与妻书》有过话剧、闽剧等不同版本,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这部歌剧版本应该是最国际化语言表达的一个作品,它一定能让林觉民的故事走得更远。作为西方舶来艺术,民族歌剧的创新探索又让我们感觉可知可感、可亲可近。”孙砾说。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有一种爱感天动地,有一种情刻骨铭心……”孙砾哼着《与妻书》的唱词对记者说,“每一次演出,我都深深地陶醉在林觉民的这种家国情怀里。而每多演一次,这份爱更浓一些,这份敬更重一些,表演也就更老道一些。”这部歌剧《与妻书》的演出曾经在央视频、八闽云直播等20多个平台同时直播,全网浏览量上千万次。“大家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西方舶来品的中国本土化移植之后创作出来的民族歌剧,我们心存忐忑,最终结果还是很好的。”孙砾说:“希望多演,大家能多看,能够有更多人能够接受得到先烈的精神洗礼,希望这部剧在两岸和平统一,在大家的民族信仰和追求真理之路上,能够给全世界的朋友们传递出一种中国精神的正能量。”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为林觉民的灵魂找一方可以恰如其分安放的归处,让孙砾在冥冥之中也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心灵归宿。那些终极意义之外,终极关怀因寄所托之处无所不在,一言以蔽之,无非厚德载物四字。“用歌剧这种西方的语言、国际化的艺术形式说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故事传递给更多的全世界的朋友们,让全世界的朋友们听到中国故事的传递。这是我的艺术追求。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孙砾掷地有声。孙砾说:“在这部戏的排演和提升过程中,让我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对西方歌剧的本土化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为今后更长远的歌剧事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感受、感悟和总结,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孙砾认为,歌剧艺术是交响乐、舞台呈现、声乐的结合,是西方的舶来品。歌剧首先是音乐,是一个用音乐来说故事的戏剧门类。一个好的作曲家,要能够找到民族最特色的元素进行一度创作,导演要用一种中西方大家认同的语言来进行二度创作。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探索,找到一个最好的方式,让中西文化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碰撞和融合。为了讲好福建故事,这些年,孙砾领衔之下的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了一系列民族歌剧:红色题材《松毛岭之恋》,现实主义题材《鸾峰桥》,两岸题材《富春璧合》《海峡海峡》、革命历史题材《瞿秋白》、历史题材《虎门长啸》,还准备在扶贫题材和乡村振兴题材上深耕。“接下来,就是挖深挖透,把福建的故事能够讲好。”孙砾说。“这次获梅花奖,表面上是我个人的成功,背后是整个福建省歌舞剧院的成功,真正是福建歌剧的成功,福建歌剧的总体实力应该在全国已经是名列前茅。咱们福建这么多年的文化成长,让这次获奖在偶然当中充满了必然。”“我们福建省歌舞剧院近年来排的歌剧,基本上都是以我们自己的年轻演员为主力,每一届的福建艺术节,他们都是金奖专业户,拿了一堆奖项。我们院光歌剧演员就有40多人,能够挑大梁应该不下15人,在全国肯定算多的。很多省份他们自己可能都演不起来一部歌剧。”孙砾说。“歌剧它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你的文化软实力,你的综合实力达到了,你的社会的进步,你的经济的腾飞达到了你才可能去做。”孙砾介绍说,福建的歌剧传统能够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泉州歌舞剧院创排的《素馨花》,当时在全国就有很大影响。所以首届中国歌剧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歌剧论坛就放在泉州。歌剧的繁荣在福建曾经有过断档。《素馨花》之后,《阿美姑娘》《土楼》等十几部作品也陆续登台,数量和质量应该在全国都属于非常高,“应该说歌剧是戏剧百花园里头一朵非常鲜艳的花。我希望今后在福建的戏剧花园里头除了歌剧,还有舞剧,还有话剧、儿童剧、音乐剧,当然还有我们传统强项——23个活态戏曲剧种都能一枝一枝一枝地绽放,这样才是福建戏剧大省的风范。现在是戏曲大省,但是我希望将来能够做到戏剧大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