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黄磊通讯员张高鹏文/图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至今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7月10日,由河南省永城市曲艺家协会协助指导,河南坠子名家、豫东铜板大鼓传承人莫红梅收徒仪式在深圳市龙华区举办,一场曲艺盛会拉开序幕。
莫红梅,出生于曲艺世家,自幼随父学艺,7岁学艺,12岁登台演出,她天资聪慧、活泼灵动,在家庭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她20多岁时就辗转苏鲁豫皖等地演出。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莫红梅录制的《大红袍》、《王莽赶刘秀》、《五梅七枪反唐传》等余部影像制品,唱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深受广大书友,行业人士好评。
经过30余年的历练,莫红梅艺术造诣炉火纯青,同时将苏北琴书、西河大鼓、豫剧、曲剧等多地曲种融汇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莫派”坠子。
年8月,莫红梅被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评为河南坠子名家;河南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鼓书代表性传承人,任职河南永城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年,她演唱的多部长篇大书被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播出。
坠子丰富深圳戏曲文化
莫红梅定居深圳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各界举办的文化演出,在这座年轻城市的热土上唱响河南坠子,传播民族文化,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又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演唱河南坠子长篇大书,得到了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新疆等地曲艺爱好者的盛赞。
传统的曲艺收徒拜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旨在彰显艺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提醒弟子不辱祖训、遵守师规、虚心学艺。由引荐师介绍、送保师(见证人)作证,徒弟向老师递交拜师帖,师徒一同向祖师叩拜,老师向徒弟授门规祖训。门规祖训包括尊师重友、尊敬父母、身体稳重、言语温和、家门清白、知义报恩、交友信实、谨守学规等等。
在收徒拜师现场,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曲艺爱好者周站伟跨越半个中国来到深圳,正式拜莫红梅为师,研习传承曲艺文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周站伟在现场按照正式拜师仪式进行了拜师仪式,仪式结束后,莫红梅和弟子周站伟进行了精彩的演出。
据了解,参与仪式的嘉宾既有业界泰斗,又有各界精英,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协河南坠子委员会委员、著名坠胡演奏家、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陈胜利;著名坠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刘瑞莲;国家级非遗“苏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牛崇祥;河南坠子大师乔月楼先生关门弟子、曾获第二届“和平杯”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十大票友”一等奖获得者王雪玲;河南省豫鹏青年联合会负责人李庆彬;莫红梅学生、深圳女高音歌唱家张蓓等嘉宾来到现场助阵,本场拜师仪式由李庆彬主持。
据负责人介绍,本次盛会不仅传承了坠子曲艺文化,更开辟了曲艺网络传播教学的新途径。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