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王述慷对水钢六年的拍摄经历仍难以忘怀,用他的话说,“我与贵州三线建设有着感情,不论是生活还是摄影,都是我人生的财富。”
“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班长站在一旁呐喊着,身体不由地跟着工人一起摇摆,手也打起节拍。8个工人一起举着15米长的钢钎清理刚倒完铁水的锅炉,烟雾渐起,铁水四溅,阳光从瓦间撒下来,形成了美丽的丁达尔效应,明与暗的碰撞,红与黑的相拥。尽管风尘仆仆,汗如雨下,水钢的工人们依旧热情饱满,铆足干劲,加班加点生产钢材。见状的王述慷早已安耐不住,拿出准备好的相机,装好胶卷,找好角度,连续抓拍,快门声在耳边徘徊,一张张美图净收眼底!
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王述慷的父母从外省来到贵州六盘水水城矿务局工作,王述慷从小就在水钢边上长大。从高中毕业学习美术设计专业到工作后自学摄影,王述慷似乎从骨子里就对精彩画面深深着迷,而他和水钢也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缘分。
年,王述慷因工作原因开始接触水钢。第一次进入水钢的画面如今依旧清晰,车间宽阔,热浪袭来,机械声震耳欲聋,光柱千变万化。高温环境下工人们正在忙碌工作,即使身上挥汗如雨,脸上布满灰尘,仍集中精神抓生产。就是那时,王述慷被水钢工人的劳动精神深深打动,为水钢工人记录画面的念头也在他心中种下了根。
在水钢,工人们为保证生产,都是严格按照流程工作,精准到分秒,钢材出来还要严格检查质量,周而复始。高炉旁多度的工作环境,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8小时一个班,一天三班轮流上岗,工人们在这种高强度、高工作量的环境下,根本是无法摆拍,只能考验摄影师的抓拍能力。
“里面温度高,你需要换上专业的工作服,且只能在安全范围拍摄。”在工人的交代下,王述慷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在10米外架起三脚架,用塑料布包裹相机,看着取景器,像魔术师一样捕捉画面。一天,王述慷一早上都没有拍到令他满意的照片,正当中午和工人闲聊时,太阳从缝隙中照进车间,一下子激活了他的摄影灵感。在多度的环境下工作,铁水四射,工人拿着钢钎工作,一束光柱从上方破开,洒在工人的身上,格外神圣。巧妙的瞬间和精彩的构图,使画面瞬间有了张力,王述慷疯狂连着拍了两卷胶片,才有了一张精彩画面的图片。后来他每说起这张图片,都激动不已。
年,水钢工会主席看到了王述慷拍摄的图片,十分喜欢,为展现劳动工人的精神,工会决定在水钢展厅举办展览。展览当天,水钢宣传部领导和许多一线劳动工人前来观展,工人们看到自己的图片十分激动,纷纷向他要照片作为纪念。“看着他们高兴,这一切做的值。”王述慷感叹道。
“用心灵去感受,用镜头来记录,发现美,记录美。”这是王述慷拍完水钢的摄影感悟。拍摄水钢用了六年时间,体现水钢的系列作品一经发表,广大劳动工人受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