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266.html「本文来源:广西日报」韦玺“一个剧种的兴衰,有各种复杂的原因,是否出现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大演员,则是一个突出的标志”。这是张庚、郭汉城在《京剧泰斗传记》中首次关于“大演员”的表述。近期广西举办了第八届戏曲青年演员比赛,参赛演员都未超过35周岁,他们年轻、有朝气,热爱戏曲也有想法,他们离真正的“大演员”尚有一些距离。然而,“大演员”都是从“小演员”开始一步步成长,走向一通百通的大气象、大气度的“大演员”状态,他们代表着戏曲剧种发展的方向。戏曲演员比赛所呈现出来的演员基础、状态与潜质,往往能够发现最终成长为熠熠生辉的戏曲“大演员”的好苗子,也能够为剧种寻声把脉。“小演员”今天的发展,是剧种今后俘获更多的戏迷观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基础。“回到剧种”是迈向“大演员”的一个基础。青年戏曲演员在排演和表演过程中如何回到剧种?我想,第一步是需要能做到体现行当,通过所学更好地展现行当所带来的剧种魅力,做到、做好应工、应行。应工、应行即行当的“地基”,体现戏曲人物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感。青年戏曲演员在表现人物之前,应该清楚扮演什么行当,再考虑扮演这个行当中的什么人。比如演员本人的声线特点、调门高低、音域表现最合适剧种的哪个行当,可在哪个行当上下功夫。声音的应工是非常重要的,老生嗓应小生戏、小旦嗓应青衣戏等,应行不准确会导致演员不能展现最佳状态,也不能呈现最佳表演思路和做法。本次参赛的京剧《红线盗盒》表演者以表现京剧荀派为主旨。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作为“大演员”,注意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不受行当限制,表演从人物的情感出发,追求的是一种高境界。可喜的是我们的表演者能清醒地了解自身水平,以遵循荀派传统为出发,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将荀派风格较为突出地展现出来。本届比赛,有多位演员选择了移植剧目进行表演,移植剧目也要回到剧种。比如这次有桂剧《荆钗记——投江》、壮剧《春草闯堂》、彩调《马前泼水——痴梦》等,较为成功的应是彩调。《马前泼水》有众多剧种演出,演出剧种绝大部分是梆黄系统,从《痴梦》一折演出看,此次运用彩调思路较为清晰,音乐与表演设计都注重在传统中汲取,彩调风格明显、韵味较为浓郁。移植成功的剧目对打开剧种行当而言是一种重要手段,也有利于展现演员最佳艺术表现力。从这几届彩调移植作品看,特别是展现农村题材和人物的彩调,通过移植作品,从剧种传统人物特质中蜕变出来,扩大彩调剧种所涵盖范畴,迈向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值得肯定的创作思路。经过几位导演接力移植改编的彩调《孔乙己》以及《痴梦》,很好回答了彩调应如何在剧种移植方向上,突破传统行当的表现力,同时也为青年表演者们走向“大演员”提供了多样性的艺术作品。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时代呼唤戏曲青年文艺工作者向“大演员”的水准与品质迈进。通过本届赛事,可以发现一些剧种不断地产生出有潜质、正冒尖的青年演员,比如京剧的旦、生二行,粤剧旦、生二行,桂剧的旦行,而有些剧种的演员们仍需从解决好“唱”的问题开始着手磨炼技艺。回到剧种,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戏曲从来不是独创、独演的艺术门类,它从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演员”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有一个水平齐整的表演队伍和水平高超且完备的伴奏团队,共同成长和打造后才开出的绚烂花朵。只有根植丰富的土壤与演员不懈地努力,才能让戏曲拥有昂扬奋进的底气,成就戏曲之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