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作者似乎非常推崇昆曲,在曹雪芹笔下的前八十回中,有九次提到了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有四次提到了《游园惊梦》。而在书中,也有很多人都是会唱昆曲的,比如丫头芳官,再比如蒋玉菡,他们都是专门唱昆曲的。即便不唱昆曲的人,也大多数都懂得昆曲的一些知识,比如在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在新编怀古诗中引用了昆曲中的《西厢记》和《牡丹亭》,引起了宝钗、黛玉、李纨、探春等人的争议。原文中李纨、探春为薛宝琴帮话的时候曾说道:“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从“老小男女”、“人人皆知”这样的字眼中,足以见识到这昆曲的火爆,昆曲中的一些剧目,大概就像今天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那样广为人知。那么在《红楼梦》中地位如此之高的昆曲,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昆曲诞生于元代后期的昆山,开始的时候叫昆山腔,由于它只是用于清唱,因此又叫水磨调或者冷板凳。到了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在传承昆山腔的同时,将北曲的一些音乐特色融入到了昆山腔中,又对唱腔进行了改善,并且将改称为昆曲、昆腔。由于昆曲的唱腔柔美,唱词优雅,江南的很多文人墨客争相为昆曲作词,其他地方精通音律的人,也大都跑去为昆曲谱曲。昆曲那时候的地位有多高了呢?每一个昆曲班社都有一位文人(作家级别)坐镇专门写词,有两名精通音律的人专门谱曲。从明代万历年间起,昆曲正式成为了官方戏曲,得到了皇室的认可。这也是昆曲巅峰期的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乾隆年间。根据《剧种剧目剧人》记载:“昆曲独占戏曲的鳌头长达两百余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抗衡。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昆曲从明代后期开始,就分为了民间职业戏班和家班两种,前者主要是以剧团的形式,在全国各地演出,后者则是由达官显贵蓄养的。在《红楼梦》中,蒋玉菡就属于达官显贵蓄养的戏子。大家都知道,曹雪芹跟他笔下的贾宝玉一样,他也是出生在官宪之家,自小锦衣玉食,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他的家庭里应该也有家班的存在,也正是如此,他在《红楼梦》中才能对昆曲如此熟知。前面说了,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昆曲在戏曲界独占鳌头。由于它的独尊地位,被称为“官腔”,同时也演变为了全国性的剧种。在此期间,昆曲不仅在江苏和北京流传,四川、贵阳、广东、湖南、陕西、安徽、福建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昆曲的流传,并且昆曲对于这些地方的地方戏影响非常大,很多剧种中都有“昆腔”这一唱腔。正是因为昆曲对很多剧种都有着很大的贡献,所以昆曲艺术也被戏曲界尊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母”、“百戏之祖”。从这样的称号中,就足以见识到昆曲的地位,在戏曲界是非常崇高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