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之魂崔兰田破庙学戏,背负戏霸骂名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小律妙人的生活颇为坎坷。“三日不尝咸,就得望望崔兰田。”她是知名的“豫剧十八兰”之一,也是与常香玉、陈素真等人齐名的“豫剧五大名旦”,并四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名声远扬。

然而,崔兰田的豫剧之路却充满了坎坷,甚至在“特殊年代”被称为“戏霸”,度过了整整十年的艰辛。

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困难,但崔兰田仍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豫剧。那么她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多变的一生呢?

年4月5日,为了纪念豫剧宗师崔兰田逝世20周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梨园频道放映了《对花枪》、《桃花庵》等节目,引起了众多观众的深深感慨。

也正是通过梨园频道,戏迷们才了解到崔兰田的经历。原来,尽管她以豫剧的声名远播,但她的祖籍并非河南,最初她是因为逃荒才来到这里…。

年,崔兰田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家境贫寒,甚至吃饱一顿饭都是奢望。尽管父亲辛苦贩卖硝盐,但生活依然贫困潦倒,看不到任何前途。

直到崔兰田四岁那年,曹县发生了严重饥荒,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难题。因此一家人只得逃往河南,最终流落到了郑州。父亲依然以贩盐为生,母亲则到富户家做佣人,而崔兰田也没有闲着,承担起了照料弟弟妹妹的重任。

然而,生活仍然毫无改善,崔兰田不得不去街头乞讨,为了给弟弟妹妹们弄些吃的。在那个时代,许多人连自己都吃不饱,又怎么会有精力去帮助别人呢?

所以崔兰田常常求了半天,也求不到任何东西,每当她看着弟弟妹妹那泪眼汪汪的眼神,心都好似碎了一般。

后来,她偶然来到了一个大院门口,发现有很多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在那里总能领到一些黑面馍馍。多方打探后,她才知道那是一个戏班,孩子们只要好好学戏,戏班主就会免费提供吃的。

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崔兰田开始幻想自己也能学戏,到了那一天,就算是一个馍馍也够一家人半天的伙食了。

我这个崔兰田呀,找上我爹,跟他唠叨了一阵,说自己想学唱戏,结果我爹直接来了一句:“要饭都比当戏子强!干这一行,三辈子都别想安生!”。

我爹觉得戏子就是九流人,就是给人消遣的一个玩意儿,甚至比乞丐还不靠谱。我也不敢惹我爹不高兴,不过我脑子里可是戏曲的歌谣,所以哪儿有机会就得往外说,指望我爹点个头。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爹看透了女儿的心思,直接带全家回老家“看看”,正好躲开了考戏班的日子。

不过这次我可是决定给自己“活”一回,哪怕跑了上百里,我还是扬长而去,回到了郑州,找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戏班,赶上了招生的好时机。其实当年也有不少像我这样的孩子,可也不是说来就能混得上,还是看老天爷面不面善。

看着一个个孩子都落选了,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我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是练出来的,所以我考试的时候丝毫不胆怯,几下动作就让班主瞪大了眼。

果然如我所料,我成功被收了,我爹知道了这消息,居然也没大发雷霆,倒有点认命的意思。

年,我顺利加入了周海水的太乙班,这可是一个培养了不少豫剧名家的地方。周海水可是当时豫剧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创建的太乙班,可是把各路演员都聚在一块,打破了门户之别。

这地方不仅培养了我,毛兰花和常香玉也是过来学戏的,都受过周海水的教诲。

初来乍到的我,或许也没想到学戏会这么辛苦,老师又严厉,每天早早开始学戏,学到天黑。不过对我来说,就算再辛苦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毕竟这是自己选的路,而且能学戏挣点钱,还能给弟弟妹妹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咋地也不能退缩。

虽然戏班里优秀人才如云,但我还是出类拔萃,学了三个月就能上台表演,在郑州也逐渐有了名气。

不过遗憾的是,日寇横行,郑州失守,周海水只能逃往西安,太乙班则得自谋生计。为了聚集这些豫剧“未来之星”,贾锁师傅召集了他们,在郊外找到了一座废弃的庙宇,每天晚上才敢排练戏。

那段时光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对崔兰田来说是段美好的回忆,能夜以继日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豫剧,这样的机会实属不易。

抗战结束后,崔兰田等人开始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巡回演出。崔兰田先后被誉为“十八兰”和“五大名旦”,名声日隆,也引起了更多名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