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融合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门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发展经历多个阶段。
从中国电影诞生初期的实验探索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期,确立了戏曲电影的基本创作理念。
“文革”结束后,戏曲电影逐渐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80年代末开始衰落。
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创作理念与美学实践颇具时代特征,与其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社会发展与个体选择都更加务实高效,艺术领域也呈现出清明的格局,推崇主体意识,追求个体尊严和幸福,崇尚哲理情思与回归本性,现实主义风格深入人心。
中国电影参与并融入世界的愿望愈发强烈,积极打破各种束缚,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理念,不断创新思路。
受整个电影创作生态的影响,戏曲电影的创作也有了更自觉的美学追求,表现为本体、观念和方法的多重变革。
这一时期的戏曲电影创作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契合时代精神的创作方式,核心问题仍为戏曲之虚与电影之实的矛盾处理,对此,艺术工作者进行了许多尝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