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传承戏曲瑰宝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92767.html

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就如何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了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在戏曲界引起强烈反响,“如何传承”成为戏曲人热议话题,这些戏曲人当中,有民间戏曲传承人,有青年戏曲演员,有基层院团的领头人,有戏曲媒体人,有刚刚带领院团复排过京剧经典的老演员,有积极实践着剧场新模式的青年戏曲导演……我们听他们说说在戏曲传承之路上的故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上安镇头泉村的村民文化广场,井陉晋剧院戏曲演员在进行晋剧联唱演出。新华社发

让戏曲之美滋养祖国的每一片土地

中央单位派遣第八批援藏干部、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徐腾

年7月,我光荣地成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初来时一切都是未知,但可喜的是,我依旧是从事我热爱的戏曲艺术事业。

藏戏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有重要地位,且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来到西藏后,藏戏也成了我热爱的戏曲剧种,在和当地剧团一起研讨创作时,为了把作品呈现到极致,我们经常思想观念激烈碰撞,最后去粗取精,达成完美的共识,事后大家都忍不住相视而笑,这正是戏曲人专业和可爱的地方。我作为领队随团下乡慰问演出,足迹踏遍了区内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十几个县区,区外有北京、青海、甘肃等地,观看群众在50万左右,“扎根人民,扎根基层”恰恰也是传承戏曲这一中华瑰宝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我不禁想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在接受任务时的那几句唱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每每哼唱,我心潮澎湃,传承戏曲是我们的使命!

老院团更要出新意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余登云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是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团体,形成于年,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的母团,与共和国同龄。黄梅戏通过严凤英、王少舫等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从解放前的一个乡间俚曲逐步完善繁荣发展为今天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在艺术传承方面,我们坚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运用师带徒的方式,使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真谛、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艺德得以代代相传。目前我院已有严凤英再传弟子四人,黄新德弟子四人,并引入师徒同台演绎。我们考虑到现代人的文化需求、趣味及审美方式,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小剧场艺术为翅膀,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为原则,首创制作了《玉天仙》《薛郎归》《香如故》一系列“旧不泥古、新不离本”的现代黄梅戏戏曲作品。

作为一名从事黄梅戏艺术表演工作近40年的“戏曲人”,今后,我将带领剧院把握黄梅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优势,多创作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好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长久相伴。

赋予古老艺术年轻态

青年戏曲演员、北京兰凤剧社社长刘冰

年,我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在老家跟随“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的弟子彭守正老师学戏,从襄阳三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之后又幸运地成了豫剧大师马金凤的弟子。年,我从学院的北京曲剧班毕业,入职北京市曲剧艺术中心,北京曲剧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曲,由人民艺术家老舍命名。除了自己的本专业,我喜欢各种剧种:京剧、豫剧、昆曲……

襄阳也是京剧的源头,因为京剧是汉剧和徽剧的合流,而汉剧从前叫汉调,汉调有四大流派,其中“襄河汉调”这一流派指的就是襄阳戏。在我十一二岁时,只要夏天商场门口老有人搭台唱戏,妈妈就找不到我。我混迹在看戏人群中听得入神,虽不知台上唱的什么,但光是听着就觉得内心愉悦,能听一个晚上。

以前我总是思考,传统文化做不好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是60、70后在做90后的东西,肯定有局限,必须得以90后的视角去审视才有可能贴近年青人。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成立了兰凤剧社,旨在“继承传统、彰显青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再现新活力与激情,演出好、传承好戏曲文化,才能不辱戏曲人之使命。

培养观众是紧迫的任务

上海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蓝天

我们的京剧有着一大群稳固的中老年戏迷,但其实,它也拥有数量不菲的年轻粉丝。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京昆FOLLOWME(跟我学)”课堂里,你尤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在那里担任主教老师,教授戏迷唱《空城计》《甘露寺》等唱段以及程式身段。

这几年,戏曲正回归到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中来,传承戏曲,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抓住年轻观众的心。京剧艺术是传统的,但是京剧、包括其他戏曲剧种,也可以时尚起来,我们去看看抖音,B站,那上面已经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戏曲演员,展示着他们的作品,身段,扮相,往往收获众多拥趸。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古老戏曲的魅力,也为我们传承戏曲提供了扎实可靠的途径。

搭上戏曲繁荣的高速列车

苏州昆剧传习所秘书长赵文彬

我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志愿者,作为一名昆曲爱好者和传统昆剧的推广者,在看到总书记给戏曲学院回信的报道后,非常惊喜,备受鼓舞。昆曲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在年被列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开始不断被重视,一次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扶持。国家如此重视戏曲发展,昆剧真正的新时代已经开启,我们的传承坐上了高速列车。

我们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于昆曲濒临灭绝的关键时刻。在年那个特殊的时代,戏曲人完成了挽救传统昆剧的艰巨使命,在新时代,我们肩负起保护和传承的重任。在昆曲泰斗顾笃璜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寻找资源,发动一切对昆曲传承有利的力量,筹集资金,寻访名师,选拔人才,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传承和恢复传统昆剧曲目上,其间培养过几代优秀的昆曲演员,特别是近几年,组织了固定的青年演员团队,恢复了三十多个折子戏,前年还在非常微薄的资金投入下,恢复了在舞台上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传统昆剧《红楼梦传奇》,让青年演员登上了北京恭王府的舞台。今年疫情期间又恢复了最早的传统昆剧曲目《浣纱记》。

近几年,在做好传承的前提下,我们不断开源,寻找演出机会,开发昆曲教学培训以及各种昆曲体验,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升温,我们逐步跟上了市场的步伐,也找到了适应市场的生存方式,对传统昆曲“以昆养昆”也更有信心了。

全力抢救濒临失传的戏曲唱腔

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

我之前在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做主持人,有一天,一个洛阳籍的老听众说,他们当地流传着“吃饭真不同,看戏马元凤”的说法,“真不同”是洛阳非常有名的一个酒店,马元凤就是豫剧名家。他问我们有没有马元凤唱段。可惜当时台里没有那么多的资料。一周后,有人打我办公室的电话说有马元凤的唱片。后来我们就跑到听众家里面,到他们家一看,家里面很多老唱片,有黑胶木的老唱机,他打开之后,胶片在留声机上一转一响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特别好,就像打开了一坛陈年老酒一样。

后来,在台里的支持下,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成立了。我也成了一位挖掘、传播、推广戏曲艺术的媒体人,追寻戏曲老艺人的脚步,记录他们的声音,再现他们昔日的辉煌。十多年来,我的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陕西、安徽等10多个省份,共寻访到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老艺人,录制了濒临失传的传统唱段多段,制作专题多期。现在馆内集中展出了珍贵的戏曲资料、图片、音像以及濒临失传的传统唱腔、剧本、乐器、曲谱、服装道具等。不定期还有老艺人、戏曲名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现在,我又发现了新的传承方式:我邀请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院校毕业的高才生,向老艺人们学习的同时,用他们当下先进的演奏技法,去弹奏、演唱民间、民族的味道。运用全媒体资源优势全方位推广宣传我们的老行当。要知道,我们的戏曲艺术,可是有说不完的好故事。

回归传统的传承

北方昆曲剧院导演张鹏

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组清代宫廷戏曲扮相的照片,和我们现代演出时的扮相完全不同。查了资料后我才知道,现在的舞台扮相,是根据现代剧场演变而来的,迎合的是一面观的演出形式。我就有个想法,去做尽量贴近古代审美的东西,回到昆曲的原点,去看一看昆曲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的妻子,同是北昆演员的邵天帅的支持。我们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组成团队创作了“观其复”系列作品的第一部《怜香伴》,无论是造型、声腔,还是曲牌体的严谨程度,一桌二椅的演出形式等都力求复原再现。当时想着,成了,心满意足;不成,也当圆了自己一个梦。“观其复”出自老子《道德经》“吾以观其复”,我想观昆曲之复兴。我们在正乙祠这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古戏楼展演,希望观众从进到场地开始就感受到古朴的氛围,用古老的手段阐释真善美。

没想到《怜香伴》大获成功。我们又推出观其复版《玉簪记》和《墙头马上》,我也从原本的青年昆曲演员,成为青年戏曲导演。回想从我小时候,作为京剧演员的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我却想当科学家,到我学习京剧,转而学习昆曲却不适应,到被昆曲打动,真正走入这一行,我觉得戏曲传承,是一件微妙而伟大的事情。

有人觉得做“观其复”系列是倒退。但是如同传承一样,前进的方式也许有很多种,我只希望我们的作品,重现几百年来它未曾失去的精彩,它所到之处的喝彩之声,就是我们传承戏曲最好的底气与勇气。

在传承中再创新经典

山东省京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蒋庆鹏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生动载体,人才是传承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剧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搜寻好题材、好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我们的“戏曲名家工作室”发挥“口传心授”的优势,让年青一代演职员在剧目创作中得到历练和提升。今年剧院复排了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并进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演活动。也因为复排《奇袭白虎团》的难度很大,我们集合了全院的力量,也就有机会使得老一辈艺术家与年青一代携手努力再现经典。我意识到,对戏曲经典的传承弘扬,对于我们演员本身不仅仅是提升技艺的过程,更是净化心灵的旅途。就拿这次复排的过程来说,全院老少通过对经典的排演、更加了解了当年的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一个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前辈手中诞生的,我们完成了对先烈的缅怀,凝练了斗志,全院决心致力于戏曲传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京剧演员王梦婷在抖音平台展示京剧上妆。资料照片

我们将以复排《奇袭白虎团》为新起点,传承经典,致敬前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用国粹艺术温润人心。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