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五千年文化,中国古代有哪些堪称有趣的

1,《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不如周密大才子名气大,是前朝遗老,南迁后一直怀念北宋汴梁城的旧街旧事旧物。

集结成书,从平淡处见真情,又可以了解一千年前人们都吃什么玩什么。不了解还真不知道,古代还有那么多零食。

2,记得有人说《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有段时间迷《聊斋志异》看完后不过瘾找来许多类似的书来看,小九就把记得的类似的志怪笔记小说都简单列一下吧。

《夜雨秋灯录》《萤窗异草》《蟫史》《耳食录》《益智录》《女聊斋志异》《客窗闲话》《夜谭随录》《淞隐漫录》《右台仙馆笔记》《艳异全编》。其实不止这么多,但只记得这些了。

3,冯梦龙可以说是古代最有好的短篇小说家和出版家了。

他编了几本很有意思的集子《智囊》《情史》《笑府》,不用解释看书名也知道内容啦,都是短短的小故事,很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4,有一本《旧京景物略》,作者叫刘侗。是明朝遗老,内容都是回忆明朝时期北京城名胜古迹的。

很有价值的是,这本书收集了非常多人写北京名胜的诗词,附在每个名胜的后面。

5,张岱的《夜航船》,《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后面两个是张岱最有价值的著作。也属于回忆性质,文字返璞归真,字里行间融入了张岱超脱与不羁的性格。

记得有一节很有趣的,说他自己喜欢耍皮影戏,有天半夜忽然带人跑去一个寺庙里,一句话不说就耍起来,耍完立马走人,把庙里的和尚都看傻了。

事后张岱自己还分析,不知那些和尚把他当成山精还是野魅。

6,民国时期说评书的连阔如,写过一本《江湖丛谈》讲了所有走江湖的人是如何讨生活的。

包括贩夫走卒、把式卖艺、小偷骗子、相声评书等等。许多骗子手段现在还在用。

7,有本叫《乾隆下江南》的小说。清朝人写,是最早记载方世玉、洪熙官等人故事的书。

分两条线,一条是乾隆下江南,一条就是方世玉。但在这里方世玉一伙人是坏蛋,朝廷方是好人,有个武当派的白眉毛是朝廷方面最厉害的。

8,有本书叫《清稗类钞》看到“稗类”两字你就能知道,这本书写的大多是奇葩事,上到朝堂下到贩夫无所不包。

洋洋洒洒四五百万字,光分类就分了近百种,书店有卖这书,加起来要二三十册。

小九给你列举其几个分的类别你就能发现这书的有趣处了:乞丐类、动物类、情感类、疾病类、胥役类、奴婢类、义侠类、优伶类、种族类、植物类、迷信类、棍骗类、会党类。

9,民国时有本书叫《上海麟爪》,记载了好几百条民国时上海的吃喝玩乐,有讲妓女的,有讲鸦片的,有讲街市的,有讲吃穿的,有讲风物的,有讲人事的,非常有意思。

10,清朝有本《扬州画舫录》,写自己在扬州见闻。有风景名胜,有风土人情,有风雅韵事,有名妓,有戏曲,有掌故,有传说。

11,有个非常有趣的诗集是洪秀全的《天父诗》,列举两首:

“跟主不上永不上,永远不得见太阳!面突乌骚身腥臭,嘴饿臭化烧硫磺!”

“天兄耶稣曰:右眼惑尔,则挖尔右眼。左眼惑尔,则挖尔左眼。”

12,清朝有个叫孙温的画了好几百幅《红楼梦》的彩图,可以说细致入微、精彩绝伦、荡气回肠。上次小九去成都,在武侯祠看过展览。以前爱问资料上有下载,现在不知在哪里找了。

13,民国时有本书叫《命谱》,记录了几十个古代名人,先写简介,再附这人留下的文章,再从八字来分析这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孔子、关羽、岳飞、秦桧好坏贤愚全都有。

14,清朝有本书叫《荡寇志》,反着写水浒。写水浒诸人并没有接受招安,而塑造出一些英雄人物,把梁山好汉杀的杀,抓的抓。人物比较脸谱,情节却很值得一读。

以前读水浒的时候有些讨厌武松李逵等人的滥杀无辜,在这本书里面看他们被杀过过瘾。记得书中的女主角陈丽卿好像是把高衙内给阉了。

15,明朝有一套书叫《四游记》,是四本书的合集。

《东游记》是八仙的故事,《西游记》是吴承恩版的缩写,《南游记》是华光大帝三只眼马王爷的故事,《北游记》是玉帝分身变成真武大帝的故事。

16,还是明朝,有本小说叫《东度记》。是达摩东行传道,一路降妖除怪的故事。

有些像《阅微草堂笔记》常以妖讽人,作者深通佛理,文中常有禅机妙语。此书文笔也不错,不是说部,书中诗词都可一读。

17,明末清初有本叫《虞初新志》的小说集,是作者采集前人小说的集成。但其实书中有一半都不是小说,而是笔记性质的文字,其最大看点也都在这些笔记上。

其实这本书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只因我们上学时学过的课文《口技》《核舟记》都出于此。

还记载了一些典故,如董小宛、冒辟疆、八大山人、陈圆圆、柳敬亭等。

你们以为终南山活死人墓是金庸先生原创吗?并不是,这本书就记载了一个在终南山修道的人,在没死的时候就钻进了墓穴,在里面一直活了几个月才死,所以叫活死人墓。

18,大才子袁枚有本专门写吃的书,叫《随园食单》。

讲述了一个古代吃货是如何食不厌其精的。其中很多菜谱,直到现在仍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又不单写菜品,还写调料,写器皿,写品味,写禁忌,其中的“须知单”和“戒单”尽是他的讲究。

每单菜品里,还不光写用材和做法,还常记录他是在哪里吃到的,或者哪里做的才正宗。

非是袁枚这种,日常出入于王孙贵胄之门的人,也写不出这种书。

喜欢小九的朋友别忘记点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