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8年婺剧与电影再联手婺剧宫锦袍

-03-:47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巧颖摄影单冠定

“各部门就位,准备开始拍摄。”3月16日,横店影视城华夏园摄影棚内,婺剧电影《宫锦袍》正在拍摄“赐袍”戏份。只见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满朝文武皆垂首而立,霸气侧漏的武则天亲手为狄仁杰披上锦袍,留下了一段君臣和衷共济的千古佳话。

婺剧《宫锦袍》从武则天改唐为周开始说起,通过赐袍、赏袍、缝袍、绣袍、哭袍等事件,描绘了一个情感丰富却又敏感多疑的帝王形象,同时呈现了武则天与狄仁杰相识、相知、相疑、相倚的全过程。

《宫锦袍》是婺剧首个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自问世以来,收获了诸多赞誉。此次,它主动走下“神坛”,重新改编成数字电影,为的是向更多观众传播婺剧文化。这也是继年浙江婺剧团将《西施泪》改编成电影后,婺剧剧目再度登上大荧幕。

《宫锦袍》俘获观众芳心

由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的舞台版婺剧《宫锦袍》自年7月8日在中国婺剧院首演以来,已在多地演出,每到一地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成千上万的戏迷争相买票。其中,年轻观众约占五分之二,这令全体演职人员惊喜不已,他们没想到传统婺剧竟能轻易俘获年轻人的芳心。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严立新回忆道,每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起立,献上绵绵不绝的掌声,“那个场面十分震撼,许多演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年,《宫锦袍》入选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部重点扶持剧目,填补了浙江省在这一奖项上连续8年的空白。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文予以通报表扬,省委宣传部授予《宫锦袍》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年3月,《宫锦袍》在中国评剧大剧院精彩亮相,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对演出现场全程录播。

婺剧电影《宫锦袍》拍摄现场

婺剧与电影“跨界牵手”

此番,婺剧《宫锦袍》为何会被搬上大荧幕?“婺剧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创作编排的《宫锦袍》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严立新说,《宫锦袍》同时具备出色的剧本和优秀的创作团队,这正是一部好的戏曲电影不可或缺的。“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宫锦袍》还承担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电影的发行,不仅能使婺剧扩大受众面、提升影响力,还能让经典与时尚结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来传承和弘扬婺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宫锦袍》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出品,由国家一级导演朱赵伟执导,国家一级编剧贾璐担任编剧,两位国家一级演员——陈美兰和朱元昊担任主演。陈美兰是婺剧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表演精湛、唱腔圆润,先后两次荣获文华表演奖,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朱元昊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中国地方戏会演表演奖等荣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主演都是东阳人。

一招一式皆力求完美

《宫锦袍》拍摄期间,多名演职人员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

陈美兰每天穿戴着30多斤重的头饰、衣物在片场拍戏。为了赶进度,她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化妆,晚上常常要拍到11点。由于化了浓妆、穿着戏服,陈美兰行动十分不便,没法正常吃饭,只能用吸管喝点粥和牛奶。因为没有配音,狄仁杰说的每一句话,男主演朱元昊都要在现场唱出来,没几天声音就有些哑了,但他稍事休息后便继续投入到角色当中。进食太少加上长时间劳累,朱元昊曾差点晕倒在拍摄现场。

和其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宫锦袍》的全体演员都是从浙江婺剧团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才2岁。虽然摄影棚内闷热无比,但他们不畏辛苦,一招一式皆力求完美。严立新说,对于此次“触电”,绝大多数演员都认为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可以让他们获得与舞台表演截然不同的体验。

“戏曲电影是我国民族戏曲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个片种,但无论是在表演环境还是呈现手段上,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都有很大的不同。”导演朱赵伟说,电影更加注重细节,要求每一位演员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要时刻注意。“浙江婺剧团的演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只要往摄像机前一站,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这种默契的配合,使得拍摄异常顺利,半个月就完成了所有拍摄工作。”而横店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也让作品质量得到了高保障。

东阳人身影频现《宫锦袍》

3月19日,婺剧电影《宫锦袍》顺利杀青。这部电影跟东阳缘分匪浅,男女主演陈美兰和朱元昊都是东阳人。陈美兰出生后不久便跟着父母到了沈阳,后来一直在外学艺、演出,很少有机会回东阳。朱元昊是巍山镇茶场村人,因为工作过于繁忙,他与家乡的联系并不多。

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受邀在东阳剧院表演《宫锦袍》,陈美兰和朱元昊跟着团队一起回到了东阳。演出结束后,他们还饶有兴致地与家乡父老乡亲合影留念。此次拍摄电影《宫锦袍》,他们再度回到东阳,心中难免百感交集。

除了这两位主角外,《宫锦袍》剧组中还有五六位东阳人,分别扮演宫女、乐手等角色。陈志鹏和他妻子都是东阳人,妻子是化妆师,他则负责在现场调配打击乐,烘托表演气氛。陈志鹏出生于婺剧世家,他的爷爷、爸爸都是婺剧迷,吹拉弹唱样样行。耳濡目染之下,陈志鹏15岁便进入浙江婺剧团艺术学校学习,并认识了妻子王咏。夫妻俩进入浙江婺剧团工作后,常常跟着团队到全球各地演出,很少有时间回东阳看望父母。平时,他们一家人大多通过电话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