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南昌,乍暖还寒。风雨球馆外,一抹深蓝色的身影笔直地站在石阶上,手里举着的扩音器刚放下,又重新拿起。
“距离产生美,请同学们排好队,保持两米间距,早做核酸,早点让医护人员下班!”他一遍一遍用轻松的话语不厌其烦地提醒着,手上也一次一次地做着相同的引导动作。
这是我校第17次校内核酸检测的现场,而他,张光穗,是我校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研究生支教团17名成员是即将奔赴贵州望谟、新疆阿克陶支教的毕业班学生。在疫情防疫期间,他们参与负责防疫物资运送、志愿者点位管控、检测信息录入、核酸人群引流等工作,张光穗则承担了所有志愿者的调度任务。
“今天有多少志愿者可以到场?”
“40。”
“好,那我们从点位讲起。场馆分成四个区:入口,引导,中间队列,出口;其中入口和中间队列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多派人手。”
这样的对话是张光穗的日常,他说:“我们志愿者就是螺丝钉,只有合理安排大家的位置,才能让机器动起来。”
在多次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中,张光穗和研支团其他成员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志愿者岗位分工方案。“这螺丝钉安对了位置还不够,会松。不过没关系,松了就扭紧,扭紧了机器就能好使。”张光穗打趣地说着,“没有空想出来的完美计划,只有越扭越紧的螺丝钉。”
回忆起这段时间的工作,负责志愿者组织、调度任务的他捏了捏已经沙哑的嗓子笑着说:“曾经,我们也手忙脚乱。但时间和现实都不允许我们出现第二次的慌乱。”每次出任务时,他都亲自到场、实地观察,“很多情况靠‘想’没法预知,方案也不是靠‘觉得’就能发挥作用。要观察,要用事实说话。”
每一次核酸检测志愿工作结束后,他便会立刻安排相关负责人对当天的情况进行复盘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研判、调整方案,并与大家一起讨论磋商,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准备。
“最开始,志愿者的安排是‘去到现场,哪里需要往哪放’。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么做会造成人员冗杂、资源浪费、耗时过长等情况。”所以,他和工作组的老师以及其他成员连夜展开小组讨论、通宵达旦进行方案预设,圈圈划划的纸张铺开在团委办公室的桌子上,最终制定出志愿者“专班”工作计划,并在随后的核酸检测时统筹铺开。
“5个专班分门别类、各司其职,该方案的及时运用帮助我们有序地开展了后续的志愿服务工作。当然,专班方案在往后每一次核酸检测的实践中也不断完善着。”张光穗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拿起电话小跑着到另一个志愿者岗位上核查情况。
除了志愿者的调配,培训也是他的职责范围。为了加强培训效果,他特地将交接地点安排在核酸检测现场,和各学院志愿者负责人一起走一遍检测流程,以此来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落实,“螺丝钉只有亲自钉在墙上,才知墙的厚度,也才懂得力的大小”。
他总强调,志愿者工作的本质就是奉献与服务,只有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抓住细处,才能更好地保证核酸检测工作的秩序和效率。“能为这场‘战疫’尽一份力量,少睡几个小时、多走几步路,又算得了什么呢?”朋友圈里,张光穗感慨道。
“阿姨别着急,记不起身份证号码我们就慢慢想,看看家里人能不能把号码发过来。”工作中的张光穗严肃、认真,却也热情、暖心。看着队伍中有些不知所措的阿姨,他轻声地说,“没事的,阿姨,记不得手机号码没关系,你看打个电话到我手机上就能看到了。”引导、安慰,张光穗坚守着自己的志愿工作,帮有需要的人解决难题。
这份温暖连接着研支团的17名成员。成员刘雅茹发动志愿者为医务人员、信息录入员提供充电宝,保证检测和信息录入的正常进行;成员熊朝刚、谢心雨主动借来电动车,为场地之间的物资协调运输提供来往的便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计27次核酸检测,研支团从未缺席。
32℃
“当每一个‘孤勇者’走到一起,他们就是英雄联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大家都是好样的!”用行动抵御寒风,用真情温暖人心,将奋斗投入抗疫,研支团一直在。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们的呐喊。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大通社-新媒体中心
本版记者|张栩薇林锐劼
值班编辑|吴璇
责任编辑|刘依然
审核|万森林曹琪钟雪艳
我知道你“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