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里话非遗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一般用兽皮(多为驴皮或羊皮)或纸板镂刻成剪纸人物,然后以幕布为背景,在油灯等光源照射下进行的演戏形式。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剪纸人物,一边用本地流行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器乐以增加演戏气氛。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县皮影戏演出明代早期兴起,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如今,我县有辛店镇白杨皮影、连儿湾乡赵家班、站滩乡车家班三支剧团,演绎风格各有千秋。
皮影戏的道具主要是影窗,民间称“亮子”,高3—4尺,宽5—6尺,用白纸作幕,此外,还需准备一盏油灯或者数只蜡烛,用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人物的制作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最少需要选皮、制皮、画稿、镂刻、过稿、敷彩、发汗、熨平、合成九道工序。
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连接,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动作。皮影戏人物仿照传统戏曲的习惯,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每个人物均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操作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两手掌握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孙悟空扣了三个响头,唐僧避而不受。悟空只好凄凉的离开唐僧,架起云彩惶惶而去。此间,鼓儿锣儿顺势敲起,热闹中竟是无尽荒凉……”白杨皮影剧团70岁的张成杰老人提线演绎精彩的《三打白骨精》折子戏,古老驴皮渲彩镂刻的“影娃娃”以强大的感染力,将观众带入戏中,玩味人生种种境遇,白杨剧团以扎实的秦腔念唱功底,赢得观众的喜欢和赞誉。赵家班则以古老稀缺的“影子腔”引起了研究民俗戏曲理论和实践的高校专家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