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开启第3年,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经典沟通力作《非暴力沟通》修订版,本书曾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本次共读的修订版更是在原书的基础上,新增了“化解冲突,调和纷争”一整章内容。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学习高情商沟通秘诀。
文末已开启“打卡”功能,我们会从打满10天卡的朋友中抽取3-5位赠送精美图书,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江徐十点人物志出品在昨天的《非暴力沟通》(修订版)共读中,我们了解到的是如何充分表达愤怒,倾听自己的心声,与他人产生连结。人在愤怒时最易指责和惩罚别人,这样做,非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因此,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通过愤怒,觉察自己的内心需要,并将它充分表达出来。让自己慢下来,才可能产生人与人的连结,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表达愤怒,又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冲突、表达感激和赞赏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如何化解冲突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马歇尔,化解任何形式的冲突直至皆大欢喜,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最核心的一件事是:建立冲突双方的连结。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连结,才能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得以展开的基础。此外,产生冲突的双方都要明白一点:化解冲突的目标,并非让一方服从于另一方。这是双方需要获得满足的前提。非暴力沟通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方式不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而是学习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使冲突双方重视自己的需要,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与别人的福祉存在相依相存的关系。简而言之,非暴力沟通在化解冲突时,鼓励大家建立人与人的连结。《请回答》剧照这并非一句泛泛之谈,这种思想包含一套可操作的方法,也就是化解冲突的5个步骤:一、表达自己的需要理解和表达需要,是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核心。在表达需要的时候,不能将“需要”和“策略”混为一谈。前者不涉及特定行动,而后者涉及可能采取的某个行动,它的形式可以是请求、诉求、愿望等。有一次,马歇尔遇到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他问先生在婚姻中有哪些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时,对方的答复是“我需要结束这段婚姻”。这个回答就属于策略,而不是需要。二、找出对方的需要无论对方用什么方式表达,我们都要听见语言背后的需要。要有意识地将任何信息翻译为需要,要磨炼的技巧是聆听每一个信息中隐含的需要,即使一开始是通过猜测。比如,当我们希望沟通对象谈谈工作或生活中面临的压力时,对方回了一句“我不想谈”,我们可以从中猜测,对方的需要是保护自己。马歇尔认为,冲突中的人们如果可以说出对方的需要,最多只要20分钟,冲突就可以得到解决。三、确认我们已理解彼此的需要确认双方理解了彼此的需要,这是化解冲突的关键一步。为了有效做好这一步,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假定一方已经将需要清晰表达,而另一方也已全然明白。尝试用提问的方式确认是马歇尔倡导的确认方法。《请回答》剧照四、同理对方同理,是化解冲突的一个技巧,能让双方确切地了解彼此的需要。马歇尔在书里指出,处于痛苦中的人们,尤其是经受了长年累月的苦痛的人,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同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痛苦有被看见和理解。五、提出化解冲突的策略发生冲突的双方理解了彼此的需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寻找满足需要的策略。进展到这一步,切不可仓促行事,否则会导致妥协或者让步。用清晰的、此刻可回应的、正向行动的语言来表述策略,冲突才可能真正得到和解。“此刻可回应的语言”,是指当下的诉求。比如,“我想请你告诉我,你是否愿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提出请求时,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要尊重他们的回应。否则,请求就变为要求,这与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不相符合。人与人、人与万物,本来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体,错误的认知让人们以为自己的痛苦由他人造成,暴力由此产生,生命也因此疏离。人与人、生命与生命的连结,就像小说《紫色姐妹花》中所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是万事万物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的分离。我知道,如果我砍了一棵树,为的手臂也将会流血。”学会表达感激和赞赏“你这份报告做得真好。”“你是个非常体贴的人。”“你昨晚开车送我回家,太暖心了。”这些表示感激的话,在马歇尔眼里都属于疏离生命的沟通,因为表达者并未袒露内心,而是以评判者自居。无论正向还是负向的评判,马歇尔都定义为疏离生命的沟通。这样的感激和赞赏,会让人发现隐藏其后的控制意图,难以从中感受到美好。非暴力沟通在表达感激和赞赏时,不想获取任何回报,唯一的意图就是——庆祝他人的作为使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盛。使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时,有三个要素:一、他人做了什么增进了我们的福祉二、我们的哪些需要因此得到了满足三、需要获得满足,引起我们怎样的愉悦感受这三条要素并不一定要遵照以上顺序,关键在于,想要别人能够充分领会我们的心意,就需要运用三要素完整表达感激。比如,有一位非暴力沟通工作坊的学员,她觉得自己获益匪浅,于是向马歇尔说道:“马歇尔,当你说这两点时(展示她的笔记),我感到充满了希望,也觉得释然,因为我一直在寻找方法和儿子连结,而你的话给我指了方向。”这段话,涵盖了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三要素。因此,马歇尔能真正和她一起享受这份赞赏。《请回答》剧照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可得体地接收别人的赞赏和感激,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在凡事习惯了交换方式的时代,纯粹的施与受,有时反而让人无所适从。我们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别人感激,又担心感激背后的期待会给自己带来焦虑。通常,人们听见对自己的感激或赞赏时,会有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自负,因为得到赞赏而自认为高人一等;一种是故作谦虚,对别人的赞美之言满不在乎。对此,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带着同理心接收感激。书上写道:“我们聆听自己做了什么增进了他人的福祉,由此满足了他人什么样的需要以及引发的感受。因为能为彼此的生命做出贡献,我们从心底为之喜悦。”总而言之,当别人真诚表达感激时,我们不妨敞开心扉,愉悦地接受这份来自生命的美好。除了不会表达感激,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愿表达感激。对这一点,马歇尔想起他舅舅的人生故事。在马歇尔小时候,舅舅每天去到他家,照顾瘫痪在床的祖母。无论多脏多累的活,舅舅从无怨言,而且好像还视照顾自己母亲为莫大恩惠。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让小小年纪的马歇尔明白了何为男性的力量。直到舅舅病危,马歇尔意识到自己从未向他表示过感激。每次,话要说出口时,总感到有些抗拒,总以为不用开口,对方也会明白这份心意。不过马歇尔很快醒悟过来,他认识到一点:虽然语言不足以充分表达自己心意,但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即便做得不怎样,也依然值得去做。《请回答》剧照在随后举行的家庭聚会中,马歇尔终于将感激的话表达了出来。舅舅听后非但没有觉得尴尬,反而非常高兴。没多久,舅舅便去世了。马歇尔这段经历提醒我们,感激的话,不但要说出来,还要趁早表达。人生无常,不要徒留遗憾。关于感激这一话题,关于这本书的共读,就让我们用哲学家桑姆·基恩的一段话来划上句号吧:“感恩是灵丹妙药,能消融小我占有和掌握的硬壳,让你成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感恩之心是真正的灵性炼金术,让我们成为宽厚仁慈的灵魂。”结语今天,我们读到的是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冲突、表达感激和赞赏。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建立冲突双方的连结,表达自己需要的同时,也找出对方的需要。我们不但要主动表达感激,也要带着同理心接收别人的感激,如此,生命才会变得丰盈,人心才能产生亲密的连结。点“打卡”按钮,坚持读完一本好书
今日互动
生活中,你擅于表达感激和赞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