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价值与路径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每一所学校都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根本。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空间来说,戏曲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教化形态,戏曲艺术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和美育文化因子,戏曲艺术走进校园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能够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价值

1.1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和形态决定了学生的人格素养状态,在学校教育中文化建设、文化涵养至关重要。新媒体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化和娱乐化的文化倾向对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影响了新时期大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所以要让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富有精神传承和文化内涵的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化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戏曲文化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态,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可以让校园文化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1.2增强德育教化功能

戏曲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忠孝节义始终是传统戏曲弘扬的主旋律,很多戏曲作家都是儒家文化知识分子,他们站在惩恶扬善的立场上去创作剧本,追求价值,思考人生。优秀的戏曲作品不仅能感染当世当时的观众,更具有时间无法消磨的艺术魅力和超越时空的价值传递力。比如说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不仅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唤起了人们对于纯真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即便是到了今天白先勇先生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也在很多高校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引发了当代大学生的共鸣。现在的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那些功利化和商业化的思想侵蚀,产生一种错误的价值判断,传统的戏曲文化弘扬的是基本伦理道德,欣赏和学习戏曲,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其社会行为。

1.3培育高雅人文艺术追求

校园文化不仅需要健全人格,塑造道德的行为主体,也需要激励学生去创造追求美和创造美,戏曲文化融文学、服饰、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因而除了道德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多个维度的审美价值。在戏曲文化创设的情境中,能够让人得到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在戏曲文化的审美中,人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戏曲审美活动能够让人唤起一种非常纯净的审美体验。不管是《踏摇娘》还是《牡丹亭》,优秀的戏曲文化都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们提供至美的审美空间,让灵魂得到超越,让心灵得到富足。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具备这种审美追求,具备超越性的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众多的世俗纷扰中不忘初心。

1.4塑造健康完善人格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种审美的品格,具备超越性的精神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社会里面众多的世俗纷扰中不忘初心。在戏剧文化中,既有一系列追求真善美的人文诉求,也有对于自由和美的精神引导,能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在大学生的群体中构建这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象牙塔内的高校也受到了金钱至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校园内物欲追求的气息愈演愈烈,校园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价值危机,而戏曲文化中真善美的合一,坚守道德底线的精神内涵,对这种现象起到了很大的纠偏作用,能让学生在完整的审美体验中完成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2、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2.1“戏曲进校园”推行乏力

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和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从实践层面来看,北京、湖南、江苏、安徽、陕西、河南等地已经开展了一些地方戏曲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但还只是少数的、零星的探索,并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进,与《意见》要求的“到年基本实现全覆盖”还相去甚远。“戏曲进校园”面临着师资队伍匮乏、社团建设乏力、受众面窄、教材建设空白、经费欠缺、宣传报道不足等问题。这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又有中观层面的学校领导不重视的原因,还有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的问题。错综复杂的因素导致了“戏曲进校园”推行乏力,自然也就给戏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带来了阻碍。

2.2学生对传统戏曲兴趣值低

《意见》以为培养大学生的戏曲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要求开展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热情较低,一些学校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这一方面与传统戏曲远离学生生活,与学生审美需求脱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宣传报道的力度有关。由于传统戏曲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如果没有足够的宣传报道,声势营造,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学校无论是组织观看戏曲作品,还是开展戏曲教育活动,亦或组建戏曲社团都需要做足宣传的功夫。

3、戏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

3.1完善戏曲文化教育

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编写教学资料,形成特色化教学资源。现在纵观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戏曲通识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以及条件编写合适的读本和声像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欣赏,整体了解和感知传统戏曲。其次要组建教学团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建一个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学校教师,又有戏曲演员、戏曲研究专家的综合性教学团队。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教学团队的创建开辟道路。再次,学校还要充分挖掘在戏曲艺术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把它融入到学校的人文景观设计、文化展馆建设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让戏曲文化的传播更加全面。

3.2搭建戏曲表演平台

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单一的课堂讲授肯定不符合戏曲教学的特点,根据其表演性,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戏曲的实践教学。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组建社团,修建戏台,给学生打造实践平台,给那些有兴趣的同学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亲自去感受到戏曲的魅力,让那些具备戏曲潜质的同学能够真正的去练习,可以组建大学生京剧队、昆曲社、黄梅戏队等等,区域内的学校还可以组建地方戏曲社团,如江苏苏北的高校可以组建淮海剧社团、柳琴戏社团,每一个社团里面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给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指导。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活动,比如说京剧专场演唱会,新年戏曲晚会,戏曲社团的迎新晚会等等,学校要鼓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参加各种戏曲比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展示传统戏曲文化的风采。

3.3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对于学校来说,要给戏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应该从要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上下功夫,切实保障戏曲文化教育的推进与深化。学校每年应该拿出一定经费用以戏曲文化教育,以保障开展戏曲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课程建设的经费、社团活动的经费、邀请专家讲座的经费以及购置演出服装的经费等等。师资力量是学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发挥专职老师的职责,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退休教师的潜力,鼓励他们为学校的戏曲文化教育工作出力。另外学校也要吸引兼职教师,以及专知戏曲名家担任学校社团的指导教师,给学校开展戏曲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能够提供以上保障,学校需要形成相应的管理机构或指定特定的部门,比如团委负责“戏曲进校园”专项活动,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为抓手,推行学校的戏曲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学校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充分的把戏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不断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的发挥戏曲文化在此过程中的潜力,让戏曲活动变成凝聚师生的文化力量,传播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从而构建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