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渊远流长,时代久远。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历代文化人和艺术家的创造、探索、锤炼,已趋臻完善。特别是经过现代人的继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系统独特的西北地域戏曲剧种,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虽然秦腔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艺无止境,仍需要对其不断地探索、研究、解决一些认识上的盲区,促进秦腔艺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它只是在带板的整打散唱形式中是这样,而在工整严谨,有规律摆字的七字句、十字句唱字结构中,并不完全如此。而是要根据秦腔音乐衍生的哲学理念来认识;要根据板式音乐固定规范的格局定位,分清动势之不同,表现意境之不同而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现就笔者的一些浅见与艺术界同仁予以研讨,以作抛砖引玉。
秦腔唱腔音乐的哲学理念
任何文化形式的起源与衍生,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作为其理论根据与理念指导,从而来彰显其艺术魅力、思想意境、地域文化和艺术风格。那么,靠什么思想理念来做指导呢?那指导创始这种文化成就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哲学理念,就是人们熟悉的“中庸”理念。在《论语》中,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
执中守正。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执两用中、和而不同。
因时制宜。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
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守无不及。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许多事物都必须符合“中庸”理念和《易经》的易变之理,否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将会“物极必反”,遭受损谥。
在传统的中式文章书写格式上,右起开头的位置要空,或低两字,而不是顶边顶头,这种文化形式的哲学理念正是源于“中庸”的哲学理念。不说满口话,不做过头事,是阐述一切事物要讲究阴阳平衡,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既要相互衍生,又生克制化,才能起到良性循环的推动作用。
古老的秦腔艺术与“中庸”、《易经》理念又有怎样的联带关系呢?首先,秦腔作为我国众多的文化形式之一,其文化价值及科学内涵仍跟其它文化艺术形式是一脉相承的。它的衍生和形成是严格遵循“中庸”和《易经》“谦卦”理念这一哲学精髓而创衍的。秦腔的创始者和实践者精通儒家的思想体系,深谙“中庸”和《易经》哲学理念,从而不折不扣地将其理念贯穿始终。因而创作出了完整的、系统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秦腔艺术文化。
众所周知,秦腔板式结构的特点是“弱起强落”。所谓的“弱起强落”就是从弱处(眼上)起唱,而最终结束到强(板上)拍上。这种规律如前所述文章的书写格式一样,从不满处开始,而最终结束却落到强(板上)处,以正满结束。这种板式格局正是“中庸”、《易经》理念最突出的体现,是在其思想理念指导下,经过无数文化人和艺术家不懈地追求探索,辛勤耕耘,而逐步完善才形成的结果。循规蹈矩,而不是随心臆造的。管心窥豹,足见秦腔艺术文化的科学内涵,价值观及哲学理念所蕴藏的魅力是深奥无穷的。
秦腔板式起唱的规律性
秦腔板式的起唱规律是“弱起强落”,是规律的普遍性。如慢板、二六板、双锤带板,甚至包括歇板、留板的间奏音乐;及一部分弦乐曲牌。凡是带节奏的板式都是如此,而紧垛板也是带节奏,且固定板腔极严的板式,它的规律又何不如此呢?我们认为在紧垛板七字句、十字句唱字的节奏暨记谱方法的认识理念上,也要遵循“弱起强落”的板式规律,区分出强弱关系的音乐属性;用随动效应表现出唱字及板腔中的分节。
不知道大家对于秦腔的知识,还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