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电影杨殿斌戏曲人物美学赏析

自由我在

——杨殿斌墨戏人物赏析

孙秀明/文

生旦净末丑,人生一台戏;墨分三五色,相看情依依。

中国人爱看戏,更喜欢戏曲中的人物,《西厢》,《三国》,《西游》,《水浒》,包拯,关公,曹操,吕布、貂蝉等,忠臣良将,奸佞小人,花旦小生,青衣白裳,唱念做打,歌舞战斗,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就像一种符号,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中。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杨殿斌先生,正是在兴趣使然下,对戏曲人物观察研究,得其形神妙意,以文学化的墨彩挥洒,在思无邪的稚拙笔意下,赋以新的意趣与神采,受到文人学者,戏迷票友以及高端收藏界的青睐。

杨殿斌,号艺轩,年生于青岛,现居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促进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北京万合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复圣轩画院特邀画家。

杨殿斌先生以文人雅士写物造型之心,专注于戏曲文化与中国人物画的探索。其作品以墨戏与戏墨的双向思考,直取心灵与意象的瞬间美学表达;在浑穆大气,不拘成法的写意笔墨中,表达一种文思雅趣审美观下的戏曲人物再塑造。

杨殿斌先生把戏曲语言的程式化与虚拟性付诸笔墨,把戏曲美学中的追求神似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与笔墨语言中“似与不似之间”的表达浑融为一。用夸张的造型、稚拙的线、灵活的线来实现墨趣、雅趣相生的生动画面。他以书法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变化,作为行笔的原始定律,在戏曲美学的第一感受中,落笔成画,达到干裂秋风,润如春雨的相存并依,和谐相生的美学诉求。在他的《三国》系列作品中,《收姜维》中的文韬武略,《击鼓骂曹》中狂娟愤怒,《定军山下》的群情激扬,《辕门射戟》中的惊异与胸有成竹,《攻取成都》的杀机起伏与稳操胜券等,在浓淡干湿的墨趣中,在稚拙的题款穿插中,形成一种水煮三国的审美意趣。

杨殿斌先生在对人物表情的刻画上,带有一种后人文主义的墨戏卡通心里,以大眼、斜眼、白眼、小眼表达一种惊惧、愤怒、勇猛、刚烈、智慧等心绪传达。其作品着墨不多,略带皴染,但却在瞬间定格戏曲人物复杂心情。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随着他的笔墨挥洒,达到一种戏曲、文学、书画三重维度下的艺术塑造。我们从他的《水浒》系列作品中,看到花和尚鲁智深的侠肝义胆,武大郎娶亲与药酒的微妙关系,三打祝家庄的散打幽默场景。

戏曲,文学,诗词是中国文化最具民间基础的三种艺术形式,正如《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赵之谦说:“只有两种人可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三岁稚子与积学大儒”,其意也在“思无邪”。杨殿斌先生以孔孟之乡的儒者情怀,戏墨之间表达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要义;他以宁拙毋巧,以拙胜巧的笔墨表达手法,在粗犷稚拙笔墨中表达一种细腻的文化情感。我们相信,杨殿斌先生的文化探索,一定能在繁花似锦的当代画坛,打造一道文化、戏曲、墨趣、哲思和谐相生的靓丽风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