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戏曲 >> 戏曲简介 >> 教综人物志孟子

教综人物志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并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在《孟子》各篇之中。

观点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孟子的扩充人所固有的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贯穿在他的整个教学思想中。

3.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在一般的人伦关系上,孟子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真题精炼

01

关于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是出自()。(济宁)

A.《说文解字》

B.《孟子·尽心上》

C.《论语》

D.《学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02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潍坊诸城)

A.《论语》B.《孟子》

C.《大学》D.《中庸》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03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山东省属)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这个题考生如果能知道孟子和荀子分别主张“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而且知道文中两个“良”的意思是“善性”的表达,这个题就可以解决。

04

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临沂)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我国在夏朝已有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载有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END

扫码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