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楚剧《大别山人》剧照。
黄梅戏《党的女儿》剧照。
新建成使用的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成为江城又一艺术殿堂。
“戏苗子”在刻苦练功。
一座焕然一新、气势不凡的新剧场,巍然矗立于武昌之南,与一路之隔的起义门公园相呼应,组合成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这是最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湖北省戏曲艺术中心,“戏码头”大武汉的又一大型演出场馆,广大戏迷的新乐园。
一群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勤学苦练校园之内,“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已有模有样。
——这是已经培养了6年的名楚剧、汉剧、黄梅戏“戏苗子”,即将学成走向舞台的他们,承载着湖北地方戏曲的未来。
截至今年9月,累计实现经营收入万余元,完成全年目标值7成以上,其中演出收入达万余元,9月份经营收入近百万元。
——这是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的最新“成绩单”,面向市场取得如此佳绩,在全国地方戏曲院团中十分罕见。
近日,不少省外同行院团慕名来到湖北省演艺集团旗下省戏曲艺术剧院参观交流,纷纷盛赞湖北的戏曲振兴动作大、脚步实、面貌新、效果显著。
新剧场,新人才,新剧目,新作为,新风貌。
沐浴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乘着戏曲振兴的利好东风,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全院上下群情高涨,开拓进取,努力为传承弘扬和振兴湖北地方戏曲开新局、谱新篇,争当全国地方戏曲院团中的领军标杆。
新剧场夯实硬件让戏曲人更有劲头
11月26日至28日,湖北戏曲艺术中心连续三晚上演黄梅戏惠民演出专场,让戏迷大呼过瘾。下个月,这里还将迎来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和苏州昆剧院的李胜素、于魁智等名角大咖,“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密集上演6部经典大戏。
省演艺集团、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旗下的这座新剧场,成为大武汉的又一重要艺术殿堂。
该中心位于武昌梅家山42号,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包括有余座位的主剧场及小剧场、多功能厅若干,装饰一新,设施完备。目前,省戏曲艺术剧院的楚剧、汉剧、黄梅戏三大剧团也均已搬到该中心新址办公,演员排练等硬件条件大大得到了改善。
历时4年,该中心的建成,是我省以切实举措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重要成果。
年起,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动该中心建设事宜。省演艺集团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项目建设。年9月中心开工建设,今年9月主体完工,不久即实现投入使用。
一流的院团,需要好的剧场。好的剧场,也必将助力院团加速腾飞。“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戏曲人的切实关怀,硬件改善了,我们排戏、演戏就更有劲头了。”这是省戏曲艺术剧院广大员工的心声。
新苗子展露芳华地方戏曲后继有人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拥有楚剧、汉剧、黄梅戏三大地方剧种,是我省地方戏曲的主力军。
戏曲传承,关键在人才。而至今已实施6年的“省戏曲艺术剧院后继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已硕果初现,令人欣喜。
年,我省决定从全省小学毕业生中,为省戏曲艺术剧院招收一批楚剧、汉剧、黄梅戏学员,委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按照“5+2”(5年读完中专、后2年读完高职)模式定向培养。该项工作,列入全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当年9月,3个免费定向班开班,从全省20万名孩子中选拔出的名“戏苗子”来到省城,踏上了7年专业学艺路。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戏曲专业招生行动,意义重大深远。
时间如梭。如今,在集团、剧院与学校联手倾心培育下,名“戏苗子”已进入第6年学习,从十二、三岁长大到十七、八岁,“唱念做打舞”都已有板有眼,已然茁壮成长,脱胎换骨。目前,省戏曲艺术剧院已开始着手,谋划安排这批新人回到剧院实习上岗的事宜。
“随着这批学生走上舞台,湖北地方戏曲更加后继有人了。”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确保名“戏苗子”学有所成顺利上岗,该院还将持续开展名家收徒传戏、文艺骨干提升、青年演员进修等工程,大力培养青年人才,提升艺术水准,“努力培养出新一代的名家大家”。
新探索直面市场创新奋进永无止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文化市场的演进,全国范围内,地方戏曲院团普遍面临诸多困境。尤其院团转企后,来自人才、经费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着地方戏曲院团的发展。
直面现实和挑战,在省演艺集团领导下,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全面改革探索,勇闯新路。
——狠抓演出业务,坚持“云”上演出和线下演出齐发力。年克服疫情影响共计演出场,其中“云”上演出36场;年截至10月底,共完成演出场次达场。每周推出的“云剧场”受戏迷追捧,已成为普及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戏曲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常抓不懈,深受百姓欢迎。该院楚剧团曾经连续五天在应城一个边远乡村连演10场,赢得群众感动叫好。
——狠抓创作提升,打造戏曲艺术精品,努力推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重头戏、压轴戏、看家戏。年,汉剧廉政小戏《正名》、黄梅戏廉政小戏《天网》全省巡演受好评,获省文旅厅表彰;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武汉基地完成经典黄梅戏《双下山》拍摄。年,红色题材现代楚剧《淬火》在武汉成功首演,为建党百年献礼;新创黄梅戏《舞衣裳》正在加紧创排,年底将登上舞台;黄梅戏《罗帕记》加工修改,将参加全国戏曲百戏盛典展演;楚剧《大别山人》入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正在开展全国巡演。
——演出推广探索新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合作机制,降低演出成本,提高新剧院使用率;强化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市场营销奖励,鼓励全员营销,加强演出市场开拓。
戏曲振兴,任重道远。
乘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站在新的起点上,省戏曲艺术剧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开拓奋进,让地方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绽放光彩。
省戏曲艺术剧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在省演艺集团领导下,在持续改革创新、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稳步推进精品创作、文艺演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武汉戏曲大码头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为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贾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