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让戏窝子走进老百姓的心窝子

北京医院雀斑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582.html

岁至11月下旬,冬寒漠漠,万物藏养,河北省保定市梁家营书画艺术小镇的文化活动广场中却热气盈盈。百姓大舞台上,来自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一团的演员们服饰靓丽,生动传神地演唱着《牙痕迹》。台下,老百姓或坐或站,听得津津有味。特意从保定市区赶来听戏的67岁的张国勇说:“这两年,保定的戏是越来越多了,让人感觉‘戏窝子’的火热劲儿又回来了!”

古城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向来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岁月流转中,这里积淀了深厚而多样的文化,其中,扬名在外的戏曲文化尤为璀璨。元代,关汉卿、王实甫、吴弘道等杂剧作家闪亮频现。过去二三百年间,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保定老调、高腔、北昆、丝弦、秦腔等30余个剧种在这里广为流传。戏曲界知名人士李春来、田际云、齐如山等,享誉全国的表演艺术家盖叫天、韩世昌、崔澄田、王贯英、辛秋花等,一大批优秀名家在此孕育。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保定12个县统计,全市有个业余剧团。历史上,保定老调先后18次进京为中央领导、国家重大活动演出,有“华北艺术明珠”之称的保定艺校曾连续12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戏曲种类多、剧团多、名角多、票友多、观众多,“戏曲之乡”“戏窝子”成为保定盛极一时的亮丽名片。

后受很多因素影响,保定的戏曲传承之路遇到了人才断层、观众流失、剧团生存艰难等诸多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年底,保定市文广旅局正式挂牌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加大了对戏曲文化的扶持。如今,保定市结合时代需求,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文化保定”。戏曲文化事业也由此顺势借力,让“戏窝子”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窝子”。

守中求变面貌新

提起保定戏曲的文化底蕴和曾经的辉煌,保定戏曲艺术家们都难掩内心的激动。他们身上更令人惊喜与敬佩的,除热爱和执着,是内心根植着不息、传承、奋发、超越的信念,守中求变,奋而有为。

自小喜爱戏曲、科班出身的河北梆子一团团长刘麦穗,刚入职就赶上了戏曲的低潮期。但几十年来,他虽历无数困境而心中火种未熄,尤其近一两年,更加信心满怀:“我们是保定第一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单位,现在,只要有好项目,国家、省、市都有资金支持。没有了朝不保夕的后顾之忧,大家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都希望把更多的、保定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挖掘出来,推向戏曲舞台。”

统筹引导,资金扶持,良性激励,让刘麦穗和保定诸多文艺工作者坚定地相信,保定戏曲大繁荣、大发展的最好时代已经到来。

于是,储人才、搞创作、深钻研、勤演出,保定艺术剧院下属河北梆子剧团、河北梆子一团、保定老调剧团、保定市艺术团,以及保定市艺研所、保定市群艺馆、保定艺校等文艺团体,无不以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精神面貌,立足沃土、传承经典,求新求变、扎实阔步,奋进在“掀起保定文化文艺新高潮”的新时代。

开拓视野创作新

文艺唯有深耕本土,才能汲取滋养灵感的源泉活水;唯有彰显时代精神,才能获得观众的普遍共鸣。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近一年多来,保定文艺界在传承发展好传统戏曲的同时,不断开拓视野、与时俱进,创、编、演了一批与历史、时代和人民紧密相连,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新作。

《春到龙泉庄》演出现场

《燕赵风骨关汉卿》演出现场

《飞夺泸定桥》演出现场

以保定阜平县决战脱贫攻坚为背景的《春到龙泉庄》,紧扣时代脉搏,开创了保定老调排演现代戏的新局面。发掘燕赵文化、红色文化,几易其稿,河北梆子一团创排了《燕赵风骨杨继盛》《保定红二师》。保定市艺术团在团长张涛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文旅融合歌曲、快板作品,并于疫情期间创作了大量抗疫戏曲唱段。保定艺校创排的戏曲舞蹈《飞夺泸定桥》、演出的河北梆子《窦娥冤》选段成为经典。保定市艺研所创作的新编保定老调历史剧《燕赵风骨关汉卿》、音乐儿童剧《天天历险记》,在唱腔、音乐设计、内容、观赏性上都进行了创造性突破。群文精品音画组合《问道》、歌曲《春满龙泉关》《赛秋》等获得了广泛赞誉。

这些文艺作品的创新,新在体裁、音乐、舞美、服装、唱腔,亦新在剧本的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如《燕赵风骨杨继盛》,共计8版,最后一版加入的初心、勤政、勤俭等词,更贴合了当今时代。

“我之所以选择保定老调表现农村、讲述扶贫,因为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产,同时也是尝试对这一古老剧种做一次艺术上的突破。”《春到龙泉庄》编剧、保定市青年女作家王琼说。

作为年轻编剧,保定市艺研所负责人翟羿表示,要担起深入挖掘保定历史文化、讲好保定故事的责任,以当代视角深入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为保定掀起文化文艺精品创作新高潮贡献力量。

置身时代的浪潮之中,保定文艺工作者不再将目光局限于一隅一点,而是立足本土深耕细作,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本地特色。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雄安新区、百姓邻里……新鲜、新颖的作品,如同带着露珠的春花,遍开城乡,生机勃勃。

力造精品高度新

文艺精品,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的文艺创新一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担负起新时代使命,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推出精品,在创新求变中激发活力。”保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李洪强说。

近两年来,保定市文广旅局通过规划指导,把稳方向导向,推进专业剧团和民间剧团形成了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良性竞争的局面。他们不仅在创作数量上大有突破,更通过组织创排丰富多彩的艺术精品,让保定文艺再登新高。

《燕赵风骨杨继盛》演出现场

《天天历险记》演出现场

河北梆子《燕赵风骨杨继盛》、快板《狼牙山五勇士颂》、保定老调《燕赵风骨关汉卿》《春到龙泉庄》、话剧《寻路》、音乐儿童剧《天天历险记》等10多部作品先后获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舞台剧目专项支持,多个剧目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春到龙泉庄》被推荐到国家文旅部参加全国网络展播,《潘杨讼》、《戏八戒》等剧目多次受邀参加“昆山百戏盛典”、石家庄“五路丝弦”“一月一名剧”等演出;疫情期间创排的《出征》被河北省剧协录入抗疫书籍《记疫冀忆》,26集系列评书《保定铁球传奇》获得河北广播影视节目一等奖,“文化润古城”“彩色周末”“戏曲彩色周末”等活动已成保定文化名片。

在精品力作的带动下,保定市文艺“七进”惠民演出连续3年排名河北省前列;在河北省文旅厅组织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专场文艺演出中,保定专场节目质量和网络点击量均获全省第一,成为保定市群艺馆和文艺院团二十多年来的最好成绩。

广辟路径传播新

能生长、活跃、变革在民间的剧种,能沉下去、唱起来、走进群众、面向市场的作品,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为厚植戏曲群众基础,让保定的“戏窝子”走进百姓的“心窝子”,保定市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广辟路径,全新传播。

保定市文广旅局创造性地将文艺“七进”拓展为“十进”,每年惠民演出多场;精心谋划“关汉卿艺术节”和“关汉卿惠民展演季”,让本土剧团、本土最优秀的剧目登上高雅殿堂展演;深度文旅融合,借旅发大会助推优秀文艺作品;积极组织公益培训,培养票友群体并提升其整体水平;加强与国家级媒体的合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

河北梆子剧团网上直播

与此同时,保定市加大了对“云创作”“云剧场”“云展播”等网络视听形式的探索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定“战地飞歌”原创抗疫作品征集活动通过网上平台演出余场,惠及观众余万人次。河北梆子剧团第一次网络直播,两个小时吸引了近万名网友在线观看,该团团长臧晓峰表示,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让戏曲这一传统艺术不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保定老调剧团团长刘金萍则表示,“云”上展演的形式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让戏曲演出从一方水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通过多种路径传播,保定市的各个剧团迅速提高了知名度,经常受邀到城乡演出,实现了剧团增收、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

传承根脉未来新

人才是剧种的根基、财富和生命线。传承、发展根脉,使剧种充满旺盛生命力,保定市在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年轻演员与未来新生力量上狠下功夫。

年,保定老调剧团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保定老调《潘杨讼》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发现并培养了学员20名。为培养年轻演员,河北梆子一团不仅增加他们上台锻炼的机会,更请回退休老演员,专门邀请邱瑞德、殷婵娟等国家级名家现场指导、亲身示范。

作为保定市唯一的公办艺术类中专学校、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养基地,保定艺术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在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学质量等整体建设上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革新。据校长齐文英介绍,学校与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建立了远程教学协议,还特聘了河北梆子王英会、京剧张浩洋、评剧孙路阳、保定老调杜振忠、相声演员与主持人周炜等名家担任艺术顾问。如今,“全国戏曲武功看保定”的美誉正在逐步恢复。

在年保定艺术学校“开学第一课”中,为河北梆子名家王英会、京剧名家张浩洋、评剧名家孙路阳颁发艺术顾问聘书。

传承,还需要更多的戏曲爱好者。担任老调剧团团长20余年的杜振忠在退休之后,通过传唱剧目、传播剧种、传带新人,将老调送进了学校、社区、乡村、军营、网络,将学生带上了央视戏曲频道、保定春晚等大舞台。响应“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号召,保定艺校年开展了36场活动。光禹河北梆子艺术研究院免费培训戏曲学员余人,承办的“京津冀戏曲票友大赛”吸引了五大剧种、名票友积极参与。保定市群艺馆立足全民艺术普及、文化惠民,不断推动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突破,新亮点层出不穷。据馆长王简介绍,年以来,群艺馆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余场、公益培训余次,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七进”及主题活动百余场;第七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荀派京剧第三代传人杨立红,辛勤传、帮、代,全力为京剧事业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魅力长盛不衰。大舞台上,保定老调、河北梆子、京剧、历史剧、现代戏、儿童剧……穿越历史,余音袅袅;新时代里,一群爱戏之人,有心有梦、用情用力,讲述好故事,创造新未来。戏曲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正在奏响繁荣振兴保定文化的进行曲(孟趁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