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哲(中)比赛瞬间
绿茵场上,时间还在一点一点流逝。一个男生黑黑瘦瘦,汗水正在一滴滴地向下流。在他肩上,清华大学足球队队长的袖标格外醒目。他知道,这场比赛已接近尾声,终场哨声即将响起。
突然,他起脚射门,一颗球应声落网——打进,绝杀。伴随着全场剧烈的呐喊声,队友们飞奔向他,他也在朝天空怒吼咆哮。
因为这颗绝杀球,清华大学足球队跻身世界名校足球赛的半决赛。作为四强队伍中唯一的中国球队,清华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也凭借这颗进球,所有人都记住了清华大学男子足球队,也记住了那个拥有大心脏的队长——梁哲。
采访/韩佳孝
撰文/韩佳孝
排版/宋思琪
编辑/陈雨萌
责编/郭健、张尧睿
坚持,为了荣誉
梁哲终于带队打进了半决赛,但随之而来的喜悦马上就被膝盖的疼痛冲散。年5月,梁哲的膝盖不小心受了伤,但是当时他并没有把这次受伤放在心上,继续进行着比赛前的集训。然而,随着训练时间累积,这次伤病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被梁哲“挺过去”。
“当时没感觉受了很严重的伤,只以为是动作做大扭到了”
7月,梁哲感觉膝盖疼得越来越厉害了,才去做了一个系统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膝盖半月板撕裂,需要做手术治疗。这时的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去做手术安心养伤,放弃这次比赛的机会;要么继续带伤参赛。作为队里的头号射手,梁哲一旦缺席,整个球队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滑。在经历了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梁哲毅然选择了带伤参赛。
?梁哲受伤后接受治疗
半月板撕裂,并不是寻常的小伤。在半月板撕裂后,即使一个非常普通的动作,就可能会带给运动员钻心的疼痛,而且在激烈对抗中极有加重撕裂程度的可能。这是赌上了自己足球生涯的一次选择,但是为了球队的荣誉,梁哲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因为受伤,梁哲的个人实力打了折扣。以前的他可以利用速度优势轻松摆脱两三个人的夹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每当半月板撕裂后的梁哲全力奔跑时,膝盖中就仿佛被置入了一块硬质的钢板,关节就像缺少润滑剂的零件一般生硬摩擦。他只好在每一次比赛前给自己的膝盖贴满胶布从而限制膝盖的活动范围,防止自己下意识做出大动作加重膝盖伤势。
因为足球比赛对抗特别激烈,而且主要是脚下的对抗,即便梁哲已经足够谨慎,小组赛最后一场时,他还是被对手防守时的铲球铲倒了,再次扭伤了膝盖。这对于梁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他仍没有因此退赛,只是在下场比赛前对膝盖进行了紧急处理,把膝盖上的胶布又勒紧了一些,休息片刻便继续上场比赛了。
也正是受到梁哲这种“拼命三郎”精神的鼓舞,清华足球队越战越勇,并且在排位赛的最终时刻,通过队友们的不懈努力和梁哲精彩的绝杀,赢得了半决赛的门票。在梁哲的带领下,清华男足最终获得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梁哲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成长,无愧热爱
只有梁哲自己知道,命中绝杀球绝非偶然。
早在大一的时候,梁哲同样依靠一记绝杀球,帮助清华大学在首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挺进了四强。校内的马杯比赛,梁哲更是从大一到大三包揽最佳射手的称号。其他学院的学生在和梁哲所在的化工系比赛时,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防死梁哲。”
高超的球技与刻苦的训练总是分不开的。受到田径专业的父亲影响,梁哲从小就对体育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球类运动。上了小学之后,因为学校有足球队,他便兴高采烈地加入了。
?梁哲童年照
“最开始的球队也并不是很专业,只是因为大家都很喜欢足球,所以凑到一起玩而已。”
梁哲三年级的时候加入了大连四方足球俱乐部,这是一个只面对青少年开放的俱乐部。他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光阴。随着年龄的增长,梁哲对于足球的热爱越来越深,他希望获得更专业的训练来提升自己。
十二岁时,梁哲迎来了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的前身----大连实德俱乐部的试训机会。其中一项测试项目是颠球,教练的达标标准是个。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梁哲在第一次试训时只能勉强颠七个球。教练看过了梁哲的表现后更是直言:“你走吧,你不行。”为此,梁哲父亲专门前去请求教练,希望他能够再给梁哲一个机会,教练才勉强同意给梁哲一周的时间来练习。
不服输的梁哲只能自己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只要有空闲,他就会去颠球。在练习的过程中他总是与自己较劲,比如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不能连续颠50个球就不去吃饭。晚饭的时间也因为颠球而被他从5点硬生生地拖到9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梁哲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进入了俱乐部。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发育较晚,那时的梁哲个子不高,而且身体也比较单薄。
彼时,他的队友们平均身高达到了一米七六,梁哲却只有一米六八。
?梁哲童年照
不单单是身高上有差距,因为接触专业训练比较晚,梁哲的力量也不如俱乐部的队友们。因此,进入球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梁哲没有上场的机会,只能在场下看水、拿球,做一些“后勤工作”。
“在场下看着和自己一起训练的队友踢球的感觉非常难受,我希望我能够上场发挥我的作用,而不是只能在场下加油助威。”
想要得到上场的机会,除了苦练也别无他法。速度不行就一遍一遍地练习过杆,力量不行就自己在健身房加练。独自训练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面对空无一人的场地,梁哲机械化地做着一个又一个动作。只有把动作做到烂熟于心,面对防守时,才能够条件反射般地做出反应。这是梁哲的目标,为此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成千上万次都不算多。毕竟加练一次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明显,只有坚持一段时间后才会看到提高。
这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和刻苦,让梁哲进步神速。从最开始带球突破一个人的磕磕绊绊到面对两个人夹击时的游刃有余,梁哲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上场机会。每当有机会上场的时候,他总是拼尽全力,球技也越发成熟。梁哲终于博得了教练的青睐,从一个替补队员逐渐成长为队内的主力射手。
转身,难说再见
梁爸爸把梁哲送进了专业足球队,是希望梁哲能在足球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但是他并不支持梁哲抛下学习去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因此梁哲也成为了职业队中的第一个“走读生”。他一周去专业队训练三到四次,其余时间都在学校上课。梁哲也坦言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这些老师并没有因为他去踢球而放松了对他学业的监督。梁哲的足球技术也因为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而保持在较高水准。在同龄人中,他一直是佼佼者,最终以高超的球技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梁哲在清华男足训练照
进入清华后,梁哲面对着兼顾学业和足球训练的巨大挑战,但他没有因为特长生的身份而享有特权。学业压力倍增的他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努力追赶和同学之间的差距。
连续参加了四年的世界名校足球赛、北京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五人制比赛等重要赛事,梁哲作为队长,和清华男足并肩成长。无论是在伤病的困扰下坚持上场,还是在逆境中带领队友们誓不放弃、顽强拼搏,梁哲无愧于队长的身份,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成为了联结整个球队凝聚力的主心骨。
在梁哲的带领下,清华男足团结而温馨。每一个新学年的开始,作为队长的梁哲都会帮助新队员们尽快地融入球队。在场上,他们并肩作战,组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强大队伍;回到场下时,他们又称兄道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会产生很大交集,彼此关心、彼此支持。也正是这种团结和温情,让清华男足在比赛中的默契一场胜于一场。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一个动作就能了然于心。
但即便是这样一支像家一般的队伍,也总会迎来毕业和分别的一天。即便再不舍,梁哲也要站在通往未来的路口做出抉择。
在这四年中,有很多职业足球队想邀请梁哲去试训,都被梁哲拒绝了。他觉得一边学习一边踢球更适合自己,没能踢上职业队的确会有些遗憾,但是自己并不后悔。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场上说一不二的队长其实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和女朋友两人发生争执时,梁哲会变身“知心大哥”,化解二人的矛盾。而且在没有训练的日子里,梁哲会专门空出时间陪女朋友的弟弟妹妹做手工DIY。
在采访的最后,梁哲的女朋友来接他去吃饭,梁哲很细心也很主动地问:“今天想吃什么?”
他们走出了咖啡馆,回首与我道别。在采访中梁哲承认足球这项运动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遗憾吧,但就像梁哲自己说的:
“我会有遗憾,但是我对我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