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卖力演,台下仅一人,地方戏曲如何破局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简陋的乡村戏台,戏曲演员在台上认真表演,结果观众席只有一位老者在雨中打着伞观看。网友也纷纷在评论区感慨唏嘘——中国的地方戏还有救吗?

戏曲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舞台艺术,地方戏因为贴近当地老百姓生活,曾一度是老百姓的心头好。在古代,赶一场大戏俨然是老百姓眼里的一件大事。鲁迅曾在小说《社戏》中,为我们描述了绍兴当地人晚上撑着船,顺着河道赶着去看戏的场景。只不过那时的“迅哥儿”还小,还不懂演员演的是什么,只对演员翻跟斗和打斗的场景感兴趣。连小孩都会去赶唱戏时的热闹,可见戏曲在当时多么受欢迎。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对节奏缓慢的戏曲不再感兴趣,转而爱上了流行音乐,戏曲自此开始式微。现在传统戏曲的观众群体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了,因为这是他们小时候和年轻时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有他们的记忆和情怀。

只要懂音乐的人,一定会认为中国戏曲的唱腔是美的。只不过中国传统戏曲讲的大多是古代的故事,而且节奏偏缓,很难提起现代年轻人的兴趣。

眼见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现状,如何破局是摆在面前比较迫切和现实的问题。

?内容创新,针砭时弊,和时代同频共振

中国戏曲不能仅限于传统的优秀剧目上,而是要发掘新时代的新故事,让观众看得亲切,还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如果内容总是老三样,则单调而乏味,很难引起年轻观众的兴趣。这就要求创作者能敏锐观察到社会上的新矛盾、新发展,能写出老百姓的痛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