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现实,杨家将首代人物杨令公的戏曲

前言: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一生要么为忠义而死,要么为保护国家而牺牲,而么为坚守民族气节而亡,要么面对敌人利诱威胁至死不屈而英勇就义。这些英雄们,有许多人默默无闻而牺牲,也有许多被人民们记住,从而转化为艺术形象而名垂千古。当然,无论是知名或不知名的,他们都是英雄,精神都永垂不朽。那些著名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经过数百上千多年来各代艺术家的演绎,事迹被深挖,被扩展,有些被改变或增加,从而使得原型人物的英勇精神得到升华,更深刻地体现了当时人物的英雄形象。虽然经过演绎后,艺术形象的事迹与原型有了差距,但这并不妨碍原型英雄的形象。这里就有一位,那就是北宋著名抵抗外族的英雄,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第一代人物杨令公杨继业。戏曲里的他与历史真相有何差别呢?他最终是如何去世的?让我们来品味其中的差别,感受这份英雄气概吧。杨家将戏曲中伟大的抗辽英雄杨令公戏曲中,杨家将故事传扬天下。杨家将第一代人物是杨业,原为北宋名将。宋朝灭亡北汉后,他还在抵抗宋军。宋太宗亲自派人去招降他,他痛哭归顺。之后得到太宗重用,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后为太宗打天下,因屡建军功,升至建雄军节度使。其作战勇猛,所带之兵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后宋太宗命他北上抵抗辽国。他带领着杨家将数次与契丹军队血战,经常打得敌人大败逃窜,因而辽人一见到杨家将军队,多不敢正面与之交战,畏之如畏虎。后来,杨令公领杨家大军攻打辽国幽州,辽王耶律尚不能抵抗,只得归顺投降。从此,北宋与辽国以白沟为界停兵和好。杨继业立此大功后,北宋皇帝对他大加封赏,从此,杨家将更是名动天下。这引来了许多人的嫉妒,其中大将潘仁美因杨家将数次抢他的功劳,恨意最大。不久后,辽国积累力量,再起大军攻打边境。大将潘仁美为主帅,杨继业为副帅,奉命领兵抵抗辽国大军。两军在金沙滩对峙。此时,潘仁美与杨继业约定,杨继业带兵攻打辽军,潘仁美发兵接应。杨令公双方战事开打。杨继业率杨家将攻入敌营,双方激战。辽军突然增加,四面围住了杨家军。杨继业率他的几个儿子位奋力砍杀敌人,杀敌无数。但辽军太多,激战到午后,无法突围。杨继业派儿子杨七郞突出重围,向主帅潘仁美求救。潘仁美对杨家将本来十分嫉妒,此时不仅拒不出兵,而且将杨七郎扣留后杀害。杨继业见求兵不到,只得且战且退,到了两狼山,身边将士不足百人。辽军再次攻到,将士已全军覆没。杨令公杨继业不愿意被俘,于是在李陵墓前撞石碑而死。经典戏曲中,描绘了杨家将不惧生死,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形象。而奷臣潘仁美因一己之私,置忠义和国家安危于不顾,杀害忠良杨七郎,令朝廷名将死于敌前,致战事惨败。鞭笞了奷臣之危害,鼓励了忠良之气节。杨令公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戏曲中杨继业英勇战死历史上真实人物杨继业其人《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生于并州太原,是有名的战将。他作勇猛且有谋略,由他指挥的战斗,大多能获胜。他本为北汉名将。在北汉被宋太宗灭亡后,经太宗皇帝亲自派人劝降,他痛哭着归顺北宋朝。正史的这段记录,与戏曲的情况基本相同。戏曲中,杨业后经宋太宗赐名,叫杨继业。因此,杨业是就是杨令公杨继业的原型人物。杨业为北宋初立战功公元年,辽国皇帝辽景之宗发十万契丹大军攻打雁门关,杨业奉命率领几千骑兵绕到雁门关以北,与主将潘美(这是小说里潘仁美的原型)南北夹击,打得辽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此战中,潘美与杨业尚无矛盾。杨业因此战战功,升任云州观察使。自此,杨业在军中声势日旺。引得许多人妒忌,其中就有潘美。许多人上书去诽谤杨业,但宋太宗对杨业很是信任,将这些诋毁的信件交给了他,表示对他绝对信任。杨业战功显赫太宗北伐公元年,宋太宗决定御驾亲征,率兵北伐辽国,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以潘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帅。王侁为刺史,刘文裕为护军。大军开始是连续获胜,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及朔州。不久后,大将曹彬所率大军被辽军击败,其余各路主力无法继续前进,被迫退回。朝廷为了不给辽军留下有生力量,下令把这四个州的老百姓全部迁回内地。命令潘美派军队保护百姓迁移。当时,辽军萧太后引十多万大军攻陷了寰州,对迁移造成威胁。杨业素来深明兵法,见这种架势,就对主将潘美说:“辽军势大,和他们交战要吃大亏。朝廷只命令我们保护百姓撤离。只要派快马命令云州和朔州守将,让他们接应。而大军快速从大路出发,让朔州的百姓直接进入石碣谷。我派大量弓箭手埋伏的谷口。此时,契丹兵必然来追赶,我在背后反包围他们,把他们往谷口赶。这样,其他三州的百姓都能安然撤退,而谷内朔州百姓也会安然无恙。而且能取得大胜。”杨业剧照受人陷害被俘此时,小人王侁先反驳他,称:“你带几万精兵还如此胆小,有失大宋威仪。只需要直接领大军从大路进军出击雁门北川就可以!”刘文裕跟他是一丘之貉,也在一旁连声附和。杨业不停对他们说道理。王侁竟对杨业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这时如此惧怕辽军,难道你有别的心思?”这句话是说你杨业难道想投降?杨业被这激将法激出了心病,说:“我非怕死,只是时机不到。我本为降将,皇帝不杀我已是天大恩德,这时当死在众人前面。”主帅潘美默认了王侁与刘文裕两人的意见,让杨业领杨家将从大路大张旗鼓前进。出发前,与潘美约定,潘美率主力在陈家谷布阵,杨业把辽军引到陈家谷,双方夹攻辽军。结果,仗打起来不到几个时辰。王侁先率兵离开陈家谷阵地,向辽军攻去,而潘美之后跟随。前过了二十里地后,听说杨业战败,立即率兵撤离。杨业且战且退,来到陈家谷,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宋兵了,知道已被陷害,不禁悲愤交加,带着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士卒奋力攻杀辽军。之后,他身中数箭,瘫倒在地,被辽军擒获,押往辽军大营。杨业领兵出战陈家谷杨业之死此战中,杨业的二儿子杨延玉战死。他不禁悲从中来,说:“陛下待我皇恩浩荡,本要我多为朝廷出力,不想被奷臣胁迫,导致损兵折将,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呢?”于是,在悲痛与对奷臣的愤怒中,扬业在辽国牢狱中三日不吃不喝,加上身上伤痕累累,最终绝食而死。英雄受后人纪念.杨业石雕结语上面艺术形象与历史真实,情节过程确有差异,但艺术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英雄人物杨业的精神及勇气与谋略,让扬业的事迹得到了升华。在艺术戏曲中,杨业撞石碑而死。而历史上,他是绝食而死。这一差别并不会损害他的形象。毕竟当时他已身受重伤昏迷后才被抓住的。而被俘后,他并末妥协,更没有投敌,最终毅然绝食而亡。这是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在作战过程中,艺术将奷臣潘仁美的恶毒描绘得入木三分。他不仅不出兵援救,而且杀害了前来请求救援的杨七郞。这明显是大奷之贼。这个形象更能衬托出杨家将的忠烈。而现实中,潘仁美的原型潘美也不是个好东西。他置朝廷主要命令是迁移百姓于不顾,却要默认王侁等小人的主张,公开去攻打辽军。这不仅导致朝廷迁移百姓计划失败,让辽国得到了四个州的有生力量,而且让宋军特别是杨家将几乎全家覆没。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奷臣潘美的恶毒,事实上不亚于其艺术形象。由此,戏曲艺术上杨继业与历史的杨业,差别并不大。只是在戏曲艺术上,他的精神更得到了升华。对比艺术与真实的历史,笔者认为,艺术来源于现实,杨令公杨业用他英雄的精神,讴歌了爱国的伟大,同时让奷臣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杨业一生为国征战的精神令人动容,最终绝食而死更是让人敬佩。中华民族需要这样的英雄,民族历史也正是在这些英雄的鼓舞下,不断向前发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