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06/02
“剧虽然烂尾了,但剧里的服装让我久久回味。”这是不少观众的心声,也是一门新的商机。
随着影视剧的投入越来越大,制片方越来越在“好看”上下功夫。剧情好不好不敢保证,但至少在服装、化妆、道具上保证足够“好看”。
“一套做得精美的古装戏服,价格轻松过万,甚至更高,这与影视剧的投资体量有直接关系。”《觉醒年代》等多部热剧的宣发方君和传媒副董事长兼CEO李军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相较现代题材的影视剧,古装、玄幻类题材的作品,在服化道上的投入尤为巨大。
诸如《天盛长歌》《上阳赋》《大宋宫词》等头部大剧,在服化道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斥巨资请来张叔平等顶级大师为主演量身定做华美戏服,往往一个人的服装达到几十套,价值不菲。之前就有制作人吐槽,演员的成本下来了,服装的成本上去了。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眼下,从拍卖平台、视频网站到剧组,都对戏服生意下手了,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漂亮的戏服去哪儿了?高价买戏服的人是谁?《琉璃》曾因戏服高价成交,被网友怒斥“吃相”难看,这到底是收割粉丝还是创意经济?这个小众市场的背后大有文章。
你投百万,我砸千万
服化道开启“军备竞赛”
《觉醒年代》破圈了。
这样一部讲述百年前革命先驱奋斗之路的历史正剧,在年轻人当中圈粉无数,在视频网站的弹幕中,“震撼”“吾辈自强”“做有为青年”“热泪盈眶”等成了高频词汇。
为了还原历史情景,剧组下足了“笨功夫”。总制片人刘国华称,《觉醒年代》剧组前后共制作了一万零五百套服装。“导演张永新对剧中服装的考究程度,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在该剧的幕后纪录片中,服装指导银燕表示:“比如长辛店工人葛树贵的服装,需要特别破旧的感觉,工作人员会拿砂纸手工做旧。”
《觉醒年代》剧照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那些服装,甚至一颗纽扣,做得都很真实,都花了不少心血。”李军向每经记者表示,“包括扣子、领口、袖口,都做得非常精致。于和伟的那一身衣服,我觉得现在穿出去也不违和。”
从业十多年,戏服设计制作师张斌深感影视行业对剧服投入的变化。“影视剧服装的变化是波浪式的,你去看老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武则天》,几十年前的剧服制作都是非常精良的,而且很符合历史和人物要求。但后来反而走下坡路了,没有那么精良了。从《金枝欲孽》起,又开始注重剧服这一块,《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将剧服的考究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张斌对每经记者表示。
因为在戏曲服装设计领域有口皆碑,一些影视剧的剧服制作也找到了张斌。影视剧剧服制作时间紧、任务重,和传统戏曲服装制作的节奏截然不同。比如于正制片、出品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张斌团队当时为这部剧做了多套衣服,还借了多套。“一件尹正穿的剧服,大概由十多个绣娘日夜赶工、纯手工缝制,做了两个多月。”张斌向每经记者透露。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剧服设计图图片来源:张斌供图
一部剧,百套剧服的专业定制,其投入之大可见一斑。“仅从净成本上讲,一件剧服的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张斌告诉每经记者,《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多套剧服,由50多名绣娘花了5个月时间手工缝制而成。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剧服细节图片来源:张斌供图
“原材料价格每年都在上涨,更苦恼的是现在的东西没有以前好。比如有一种清代工艺的手工金丝线,现在就买不到了,这个东西可能全国就几个人在做。慢慢的,很多手艺就失传了。”张斌遗憾道。
在大IP、高投入古装剧盛行的时期,“服化道”上的投入甚至成为一种“军备竞赛”。“大古装剧,服装上投资上千万的很常见。”一位影视剧制片人对每经记者透露,“光是请名家美术大师来设计,就要花去上百万。”
而砸了那么多钱在剧服上,到底值不值?一位影视投资人直言:“关键还是看作品。”“现在有多少剧你愿意反复看?有的剧虽然是我投的,也是大IP、知名流量明星的玄幻剧,服化道上也花了很多钱,却连看一遍都觉得浪费时间。精良的剧服能给好剧锦上添花,但拯救不了‘烂剧’的命运。”
在资本对影视剧的助推下,影视剧服的制作一度引来众多参与者。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26日,我国存续的影视服装/演出服装/戏服相关企业共家,但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家。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近6成企业已消亡。
每经记者发现,过去10年间,该产业虽然成长迅速,从年的0多家到如今的多家,但从年遭遇影视寒冬起,行业增速开始放缓。年更是出现逆增长,今年5个月时间,消亡企业数量多达家,超过家的新增数量。
高成本戏服去哪了?
多数躺在仓库落灰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些斥巨资定制的戏服,往往在影视剧杀青后,就销声匿迹,其生命也好像就此终结。每经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大制作的影视剧中,普通配角的剧服一般是租的,而为主角明星量身制作的戏服,基本上用过一次后就很难“再见天日”。
“古装、玄幻等影视剧往往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造型师为主演定制的戏服也很难用到其他剧里,倘若‘二次使用’时被细心的粉丝发现,剧组就有可能受到‘服化道不用心’的质疑,进而影响整部作品的质量。”一位曾参与打造《山河令》等热门影视剧的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戏服在影视剧拍完后,都没有很好的出路。“大都在暗无天日的仓库里落灰。”
五一期间,《山河令》主题演唱会上,演员身穿剧服亮相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另一方面,戏服属于剧组资产,在拍摄完成后,不能私下处置,需要由平台方或者版权方清点回收,避免资产流失。“倘若不想在仓库里存着,可以采取租赁或售卖的方式。行业此前普遍的处理方法是:租给其他剧组、自己在后续用途中处理、卖给市场上专门收二手道具的供应商。”上述资深人士告诉每经记者,二手戏服的价格十分低廉,与此前邀请知名设计师或造型师定制的支出相比,差距甚远。
能将服装道具进行收纳、保管的,往往是有实力的影视团队。
“我们为《鬓边不是海棠红》制作的剧服,用完后归于正团队。凡是于正操刀的剧,他基本会把服装和道具回收,他们有一个5层楼的房子,专门存放各个剧的服装道具。”张斌表示,“我觉得只要保存好,就不可惜。如果保存不好,它坏掉了、进水了或是当垃圾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可惜的。因为这些衣服是由有几十年刺绣经验的绣娘缝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手艺可以说是做一件少一件。”
绣娘刺绣现场图片来源:张斌供图
将目光投向香港,老牌影视制作公司TVB,一件衣服在不同的剧组传来传去,曾被观众开玩笑“抠门”。
每经记者曾在探访TVB时看到巨大的衣帽仓库,从古装到现代,各种剧服分门别类保存,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有详细的索引。仓库内,服装部的工作人员专注地裁剪或缝补,一切都像一座微缩版的服装工厂。
TVB电视大楼里巨大的衣帽仓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丁舟洋摄
TVB电视大楼里整齐分类的造型帽仓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丁舟洋摄
用保鲜膜做瀑布、一套服装几部剧轮着用……这种出了名的节俭,让一些TVB古装剧在当下看来显得粗糙和出戏。但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运作体系,能抵御外界冲击,让TVB在几十年中过得平稳而充裕。
旧戏服不同命运
有的卖出天价,有的无人问津
一次性使用的高成本戏服,也是空白的商机。
双鱼馆藏的公司里挂着一幅字,“收藏光影收藏时光”。在王冰和他的合伙人赵梦看来,剧服作为影视收藏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具备这样的收藏价值。
“我们一个是编剧、一个是导演,非常清楚这些影视剧服具有的艺术性和价值,也清楚它们在拍摄之后的命运,制作公司白白丢弃,很难回收再利用,影迷爱好者却收藏无门。于是在年,我们决定做这之间的桥梁。”王冰向每经记者介绍,“首先需要与项目版权方,通常是出品方,签订代理拍卖协议,全权代理该项目的道具(及服装)拍卖业务,作为拍卖公司,我们收取代理佣金,佣金比例视具体项目业务范围而定。”
年4月成立的“双鱼馆藏”,被“零零后”剧服爱好者璟依发现了。“《九州天空城》中关晓彤穿的那件蓝色裙子,纯手工制作,非常精美,元就买到了。当时平台刚开始运作,知名度不高,所以最后没人竞价,直接就买下了。后来我在二手平台上又以多元的价格卖出,也相当于有投资价值了。”
收藏剧服十多套,璟依一直觉得剧服收藏是小众爱好。即便到现在,她也没参与过“天价剧服”的拍卖。“我最近入手的是关晓彤穿过的一款剧服,花了6元。我觉得这件衣服的成本肯定远超购买价格,因为面料是真丝,绣花也是用金丝银丝手工绣制,成本肯定就高了。”
关晓彤在剧中形象与璟依试穿此件戏服图片来源:璟依供图
收藏戏服实拍图图片来源:璟依供图
直到今年,《山河令》剧服拍出“天价”,才让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