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地方戏不可能被全国普遍接受,否则就不是地方戏而是国剧了。那么同是地方戏的徽调与汉调为什么又发展成京剧了呢!原因很清楚他们四大徽班不是去改革这两个剧种,而是去适应京城的文化需求与审美观!他们发现这俩剧种中的徽调与汉调,特受皇城上下的喜爱,受京城文化的影响发展成了西皮与二簧。又发现昆曲,川剧的做,打,舞又是那么的精妙绝伦。拿来后完美的结合成了唱念做打舞的完美格局!让四功五法有了更进一步的应用空间。唱腔也不滿足西皮与二簧的的单一结构,同样打破固步自封,博采众长的吸收了昆曲,梆子,川戏等地方戏的声腔特色,发展了吹腔,南梆子,高拨子,成了京剧唱腔的套式结构。念白也是保留发展两个剧种的韵味,吸收了京城发音特色而产生了京白。对塑造各种角色拓宽了表白空间。因此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京剧就进入了高度普及的阶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家对中国戏剧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与调整。成立了事业编制性的中央与地方戏剧院团。京剧更是走上了正规化科班的发展之路。挖掘,整理,新编了很多精品戏剧。呈现了天天有戏,座无虚席的顶盛时期。但基本上都是传统戏为主。进入六十年代后期,为了打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舞台上聚精会神的局面。提出了体现工农兵形象的现代戏!这可不是穿上时装就能演现代人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戏剧革命!因为传统的程式化虚拟表演体糸,无法全方位刻画工农兵的英雄形。传统三大件乐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必须引入话剧,歌剧,舞剧等剧的写实与时光挪移手法。并加入大乐队也就是交响音乐伴奏的形式。天那,就是对交响音乐与京剧音乐驾轻就熟的行家里手,也不敢这等胆大妄为,把这两大顶尖艺术中西合璧!但中央就顷全国之力,调集了顶尖的艺术家完成了京剧史上的革命!编演了以八个样板为主的大批现代戏(比现在的京剧年均出戏还多)。使很多人知道了什么是京剧,舞剧,交响音乐。呈现了一个演英雄,唱英雄的局面。七十年代后期,京剧更是进入了学院派时期。由教学中专,大专,进入到了大学本科,研究生,流派班的高格局,中国戏剧发展进入了顶峰。但好景不长,智能科技的高度发达,艺术欣赏的简单化,廉价化,多元化,通俗化,方便性,灵活性冲击了几乎所有的舞台演出。京剧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这么辉煌的国家艺术如此,地方戏中的豫剧更无从说起更易被全国观众接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