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长江文明、南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楚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剧种,全省有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等32个戏曲种类,其中,纳入全国戏曲剧种普查确认的有京剧、汉剧、南剧、荆河戏、山二黄等26个戏曲剧种。皮影戏、英山采茶戏、武当神戏、大悟北路子花鼓戏、通城打锣腔、秭归建东花鼓戏等6个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遗目录的传统戏曲。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着力推动“京汉楚花黄”等主要剧种不断推陈出新,推动阳新采茶戏、文曲戏、随州花鼓戏等稀有剧种不断巩固根基,推动湖北越调、荆河戏、梁山调等濒危剧种得到有效保护,全省戏曲剧种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戏曲艺术创作生态持续优化。
打造展示平台,推动戏曲创作。坚持定期举办湖北艺术节、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和湖北省楚剧艺术节、荆州花鼓戏艺术节、黄梅戏艺术节等全省性艺术活动,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抓艺术创作和传承发展戏曲的积极性,全省性重大文化活动已成为推动湖北省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成为展示全省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活动促进创作、以活动展示成果、以活动扩大影响的良好局面。每年基层戏曲院团都有新创剧目参演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省20个戏曲剧种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获好评,全省90%以上专业戏曲院团有新创作品立上舞台,60%以上是现实题材作品。
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施中青年骨干人才轮训计划和舞台艺术人才培养百人计划,重点资助了第二批“两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人,连续举办10余个戏曲创作表演人才培训班,成立20个湖北省戏曲名家工作室,26位戏曲名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传曲工程,安排多万元支持全省戏曲院团与艺术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专业培训,分别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为期一学年的湖北省戏曲编导和舞美设计人员高级研修班,推动各市、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戏曲人才培养,提升全省戏曲艺术人才队伍整体实力。
广泛开展戏曲活动,夯实戏曲发展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观众与艺术家的良性互动,是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艺术家潜心创作、推出更多戏曲佳作的不竭动力。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内统一部署,全省戏曲工作者深入开展演出、讲座、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播撒戏曲文化种子,培养“戏曲苗子”,逐渐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衔接、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校园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通过坚持开展全省专业艺术院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演出活动,戏曲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戏曲艺术影响。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湖北戏曲的宣传报道力度,采取开设戏曲专版、戏曲专栏、戏曲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湖北戏曲传承发展成果。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期间,媒体报道影响广泛,打造“云上剧场”专题频道,有力拓展了受众群,提升了影响力。
下一步,全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总体部署以及省内工作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戏曲作品,推动全省戏曲创作迈进高原、攀登高峰,为传承发展戏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