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10位冷门诗人,10首经典诗词,一句

唐代,是个诗人辈出的鼎盛时代,据统计,《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人共有余人。

唐代,诞生了太多名流千古的伟大诗人,就如之前作者写到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情痴诗人”李商隐、“风流诗人”杜牧、“诗家天子”王昌龄、”诗隐“孟浩然、”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千古大家”柳宗元、韩愈,边塞四大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等。

当然,在唐代诗人如潮的洪流中,也有一些被历史淹没,不为世人广为传颂的“冷门诗人”,但他们还是留下了被世人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的传世佳作,一首或一句都给中国的文学史添上了或轻或淡的一笔。

今天,编辑为大家综合整理出10位不为世人广为传颂的“冷门诗人”,并为大家奉上他们被世人广为传诵的传世名作,一人一首千古绝唱,一诗一句千古名句,看看你更喜欢哪一首哪一句?

文学家、诗人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大约生于年,据《唐才子传》记载,其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其诗、词皆擅,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词多依古调,词情哀怨;饮酒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

25岁时刘希夷登进士榜,其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可见是一个集才华与貌美为一体的文学家、诗人。

其诗《代悲白头翁》是历来传颂的名篇,备受世人推崇,君不见《红楼梦》中《好了歌》解注词及《葬花词》中的用词与意境,就是模仿了此诗。尤其是诗中之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也正是因为此诗此句,刘希夷引来杀身之祸。

据说,刘希夷写好此诗之后,就去读给其舅舅宋之问听。宋之问何许人也?是唐朝史上被认为是“最无耻的诗人”,纵观其一生,趋附武后媚臣张易之兄弟,以告密有功被擢升,后事太平公主,复附安乐公主,又为太平公主告发被贬,最终被唐玄宗赐死。

君不见《灵隐寺》绘胜景名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就有骆宾王续诗的佳话,对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可谓甚是苦爱,就恳求刘希夷把诗给自己,刘希夷是“许而竟不与”,这下惹恼了宋之问,觉得刘希夷是“诳己”,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刘希夷于别舍。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历来说法不一,但历史上好多著作记载是如此,宋以后乃至现当代一些文学史、辞典及名家著作都采用此说。

但不管怎样,一代才子就这样被杀,但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为世人所赞誉。尤其是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对这句诗的创作者知之甚少,刘希夷也可谓是一个“被杀”的“冷门诗人”。

今编辑就将其《代悲白头翁》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其构思精妙,用语新奇,格调清丽婉转,情调最是浓郁,曲尽其妙处,艺术性较高,具有开拓全新的意境,全诗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大量的使用重叠语句,尤其是一唱三叹,使诗读来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不愧为历来传世的名篇。

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为千古绝唱的佳句,其中之意蕴深远,其中之境界高深,很是耐人寻味。

穷酸秀才崔郊: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名不见经传,唐朝元和间的一个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他一生到底写过多少诗,无人知晓,但流传千古,也只有这一首诗,那就是《赠婢》。

今编辑就将其《赠婢》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困秀才,历史上甚至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诗人,但不可置疑的是,他虽然一生存世的诗作仅有这一首,但就是这一首,便足以让他成为千古,可以说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首先,我们先说说这首诗当年缘何成为诗坛佳话的。据说崔郊姑母有一个婢女,生的是姿容秀丽,是当地出名的美女,与崔郊这个穷酸秀才一来二去就相爱了,但崔郊的姑母由于家境的原因,至于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就把这个婢女卖给了当地的司空于頔(Di),这于頔是何许人也?

于頔以门荫补千牛,历任司门员外郎、长安令、大理卿、陕虢观察使,还当过唐朝宪宗时期的宰相,此人有政声,凌上威下,骄横不法,但却善待士人,以市声名,素来喜与诗僧皎然等唱酬,据说韩愈亦曾奉书求其援引。

崔郊姑母既然将其婢女卖给了于頔,可见不是为巴结权贵就是怕其骄横不法。可对于崔郊一个穷酸秀才来说,爱上了一个美女,又能如何?只能是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了,就经常在于府门外徘徊,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寒食节,他终于算是与婢女有了“邂逅”,两个有情人,情难禁口难开,百感交集,面对此情此景,崔郊就写下了这首诗,不久这首诗就传到了于頔那里,要知道,虽然丁頔骄横不法,可是个爱诗之人,更是个善待士人,就把崔郊召来,不仅将婢女让崔郊领去,还赠了万贯钱财,成就了这段郎有情婢有意的美好姻缘,便传为了诗坛佳话。

其次,我们要说说这首诗到底妙在何处?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绿珠的,一个是关于萧郎的。

绿珠曾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为石崇殉情坠楼而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君不见作者在唐代十大被杀诗人一文中就有乔知之写过《绿珠篇》。君不见杜牧在《金谷园》诗中也写道“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其中坠楼人就是指的绿珠。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是一个风流多才有名的南朝梁的建立者,后人引以为“爱恋的男子”;另一个就是汉代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故事的男主角——萧史,后人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崔郊这首词通过借用两个典故中的人物,来喻他与婢女的爱情忠贞、痴情,也许这就是当时崔郊作为穷酸秀才无奈之下,想出用一首诗来说服丁頔的文人“手段”,不管如何,都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真可谓是难能可贵。君不见“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千古绝唱。

诗人"巧宦"秦韬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生于一个尚武世家,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因为曾经谄附权势宦官田令孜,唐僖宗特赐进士及第,田令孜又擢升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来不知所踪。

可见,秦韬玉在历史上的口碑并不好。但秦韬玉的诗写的很好,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其代表作有《贫女》、《长安书怀》、《桧树》、《题竹》、《对花》、《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边将》、《织锦妇》、《钓翁》、《天街》、《豪家》、《陈宫》、《燕子》、《仙掌》、《独坐吟》、《咏手》、《春游》等,其中以《贫女》一诗流传最广、十分著名。

也许是由于秦韬玉的其口碑极差,又不知所踪,世人对他知之甚少,因为他也成为了一个比较“冷门的诗人”。

今编辑就将其十分著名,流传最广的诗篇《贫女》奉上,以飨读者。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此诗标题就一目了然,诗中描写了一个贫女诉说她处境的悲惨和有着难言的苦衷。并通过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来喻示和表达了自己被世人称之为“巧宦”的不平和感慨,可见,秦韬玉也有着难以言词的苦衷和“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悲惨命运?不得而知。

但不管如何,秦韬玉的这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诗句被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千古佳句。

"五老榜"之诗人曹松:71岁高中进士,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作为晚唐诗人,可谓是一生与仕途缘分太浅,不满现实的他却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考,直到71岁才高中进士,与他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人皆是年逾古稀的老头,故时称"五老榜",倒不失为千古奇谈。

据描述,他有点像吕洞宾,一辈子总是骑着毛驴,穿着破旧青布蓝衫,为生计奔波,脸上总写着忧患和疲惫,是一个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的穷秀才,终于在熬到71岁时高中进士,当了两年官,先后任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就与世长辞了。

曹松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录其诗首,他的诗歌之成就还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其"风格似贾岛,工于炼字,意境深幽"。但他的“大名”到如今鲜有人知,可他一句诗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君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己亥岁二首》其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二首》是曹松的一首组诗,这是其一。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以干支为题,是一首即纪实诗。诗人生逢乱世,他在诗中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大众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态度。

这首诗的精髓就在于诗人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了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古代战争记军功,以“杀人多”为标准,所以诗人对此进行了一针见血地讽喻和批判,君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词苦声酸。

诗人刘方平:一生隐居的美男子,夫妻二人成野史的“奇葩”

刘方平作为唐天宝年间诗人,也曾参加科举,也曾想从军报效国家,但均为如意,一生就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据野史传说,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野史与部分正史里都有提及他的美貌。至于到底长的有多美,无人知晓。

据野史曾记载过刘方平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甚至和二儿子刘含发生过鱼水之欢。也有传闻说刘方平在事业兴旺时包养过男宠,又有野史记载刘方平曾逼良为娼,而被拐卖的少女正是他貌美如花的小侄女,《拟娼楼节怨》也正是当时所作。

据《古今野史杂谈》记载,不止刘方平个人丑闻甚多,就连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却丑闻连连的女人,相传刘方平四处游玩不顾家里,他妻子与寺庙里的僧人肆无忌惮地通奸,结果在与情人偷情时跌到雪地里死了。

所以,刘方平也是一个不为世人所传颂的诗人,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二流诗人,但他的《月夜(一作夜月)》、《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作品历来都是为世人所传诵的千古名作。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这首《月夜》之所以为世人所推崇,是因为作者写春并没有像大多数诗人以惯有的写作手法——咏春景而感怀,或是望明月而生情思的写作手法去写春,也没有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去着笔写春,而是反借夜幕,将一切具有春天景色的特色事物一一遮掩起来而写春;写月也是不去描绘其月的光影,或是感叹月的圆缺去写月,而是在春的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把这样的夜色与月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的既不太浓,也不太明,构造出一种朦胧却又不失和谐之美的旋律,可谓是耐人寻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为其中的名句,清代词人顾贞观曾评价此诗:二十有八字无可用者,其“透”一字妙甚,故言唐人村田之诗善者当此绝句。可见这首诗是唐诗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隐者诗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年—年),曾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由于长期仕途不得意,就过上了来往山水名胜的漫游生活,后来干脆就移家隐居在鄂渚一带。

历史上,把常建定义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诗人,甚至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处》二首。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为唐诗中的名句,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也有这样的说法,说常建在唐朝文坛上,当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白,如唐丹阳进士殷王番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把常建的作品置于卷首,位在李白、王维等人之前,还在诗序中对他大加称赞。

当然了,这种说法只是当时世人对常建的一种赞誉,如果他能超越“诗仙”、“诗佛”,那还了得。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个悬案。他的人生就是一个“谜”,再加上存世作品不多,他也就成了一个不被世人所传颂的“冷门诗人”。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现存诗歌作品中,也只有《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不过这首诗流传下来版本却也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版本,其诗中的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亘古不变的经典,因其清韵自然的意境,也是历来被世人最为称赞的千古佳句。

"大历十才子之冠"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还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按道理如此之诗人,不应该是“冷门诗人”,但由于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也就被社会逐渐地淘汰掉了,不过这不能就否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成就,事实上他的诗还是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也是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钱起最有名的诗作也就是《省试湘灵鼓瑟》,是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这首诗也有几个版本,作为传诵一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地位的经典之作,其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称为是神来之笔,读来确实让人回味无穷,耐人寻味,难怪会成为千古绝唱。

后世学者对这句诗的评价——犹如神助,余味无穷。

看来,作为一个诗人,不能总是粉饰太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有更为经典的流传后世的源动力。

诗人朱庆馀: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宝历二年()进士,其诗学张籍,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他也因张籍对其大加赞赏,并以诗回之,以致朱庆馀声名大震,君不见“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宫中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历来写宫怨词的很多,君不见张祜“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君不见白居易“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君不见元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都是写宫词的经典之作,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但朱庆馀这首诗却别具一格,读来似乎是平淡无奇,读了就能让人解其意,但细细品来,却余味无穷,诗人没有直接写2个宫女的悲惨之情,只是通过“鹦鹉前头不敢言”来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心中有苦的悲情却有口难开,有话难说。简直是耐人寻味。

唐代著名诗人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生卒年不详,是为唐代著名诗人,玄宗先天年间(约年)进士及第,曾任荥阳县主簿、洛阳尉。王湾遗作不多,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据说王湾这首诗中之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时就被宰相张悦极为欣赏,亲书挂于政堂,成为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唐代末期的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王湾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也许是诗作存世太少的缘故?还是另有原因,总而言之,他也成了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冷门诗人”。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作奉上,以飨读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作为王湾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谓是气象高远,妙绝千古的佳句,倍受后世称赞。

诗人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诗人张志和,可谓是真正的神童,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尤其是经历了丧母丧妻之痛,进而弃官隐居,浪迹江湖。

年,42岁的张志和应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之邀,与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张志和原本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尤其是其作品《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后世词人的风格曲调,尤其是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更是对海外汉诗人的影响甚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可就是这每一个著名的诗人、词人,却似乎被淹没,不知是何缘故,世人皆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但鲜有人知道张志和。简直是怪哉!怪哉!

今编辑就将其这首经典之词奉上,以飨读者。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被称为是正体,词中通过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词中尤其是“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词可谓是将意境与山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勾勒出一幅境高韵远的图画来,是为佳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历来为世人赞颂不绝,传诵不绝。

这首词的难怪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通过寄情于景,显现出了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淡泊、超逸的襟怀,不愧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经典词作。

读了以上十位“冷门诗人”的经典诗词之作,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或者你有更“冷门”的诗人推荐,或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欣赏,品味,在这个虎年之春,祝大家“冬不再冷”,春意盎然,诗意人生,快乐无限。

注:本文词篇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985.html